“隨分得聲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分得聲名”全詩
好月當年事,殘花觸處情。
向誰曾艷冶,隨分得聲名。
應侍吳王宴,蘭橈暗送迎。
分類: 柳樹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蘇小小墓》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蘇小小墓》是唐代羅隱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蘇小小墓
魂兮檇李城,猶未有人耕。
好月當年事,殘花觸處情。
向誰曾艷冶,隨分得聲名。
應侍吳王宴,蘭橈暗送迎。
譯文:
小小的蘇墓,掩映在檇李(一種樹木)城中,卻尚未有人來耕作。
美麗的月光回憶著過去的事情,凋零的花朵觸動情感。
曾經向誰展示過絢爛的風采,隨著命運獲得了一些名聲。
也許曾應邀出席過吳王的宴會,默默地乘蘭橈(一種船)來迎接。
詩意和賞析:
《蘇小小墓》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詩詞,描寫了詩人對逝去的美好時光的追憶和遺憾之情。
詩中的蘇小小墓是詩人思念的對象,墓地的寂靜與廢棄形象暗示著一段美好的愛情終結,抒發了詩人對逝去的情感的懷念和心酸。
詩中提到的月光和殘雪(殘花)是時間的見證者,它們勾起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月光點綴著過去的美好,殘雪觸動著詩人的情愫,表達了對逝去歲月的思念和悲傷。
詩中的“向誰曾艷冶,隨分得聲名”揭示了蘇小小曾是一個有聲望的人物,她的美麗和才華使得她備受贊譽。這也表達了詩人對她和他們過去的公眾形象的思念。
最后兩句描述了蘇小小曾被吳王邀請參加宴會,用蘭橈(船)來迎接,這是一個象征蘇小小受到吳王的寵愛和優待的情景,也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期待和遺憾。
整首詩以細膩的語言和典雅的意境,表達了對逝去的美好時光和愛情的懷念與留戀,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感情表達能力和思考深度。
“隨分得聲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xiǎo xiǎo mù
蘇小小墓
hún xī zuì lǐ chéng, yóu wèi yǒu rén gēng.
魂兮檇李城,猶未有人耕。
hǎo yuè dāng nián shì, cán huā chù chù qíng.
好月當年事,殘花觸處情。
xiàng shuí céng yàn yě, suí fēn de shēng míng.
向誰曾艷冶,隨分得聲名。
yīng shì wú wáng yàn, lán ráo àn sòng yíng.
應侍吳王宴,蘭橈暗送迎。
“隨分得聲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