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閑居歲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等閑居歲暮”全詩
野晴霜浥綠,山冷雨催紅。
游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紅葉》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紅葉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綠,山冷雨催紅。
游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
中文譯文:
紅葉
無法忍受荒城旁,如何面對晚霞中。
野外晴天霜浸染,山中寒氣雨催紅。
漂泊的游子走灞陵之路,佳人長居在長信宮。
平淡度歲暮時,隨風搖落無窮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色,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人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在荒廢的城市旁邊,夕陽的余輝映照著紅葉。野外的陽光透過霜染綠葉,山中的寒氣和雨水變紅了葉子。詩人描述了一個游子行走在灞陵道上,而他所思念的美人長期居住在長信宮中。最后,詩人觀察到自然的變化和歲月的流逝,無盡的搖落意境使他感到無窮。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生的無常。通過對荒城旁的紅葉和晚霞的描繪,詩人不僅展現了秋天的美麗和變幻,還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詩中的游子和美人形象也使得詩歌更具情感。最后兩句“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將人與自然的變化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時光的思考和對生命的無限感嘆。整首詩意境深邃,給人以思索和敬畏之感。
“等閑居歲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óng yè
紅葉
bù nài huāng chéng pàn, nà kān wǎn zhào zhōng.
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yě qíng shuāng yì lǜ, shān lěng yǔ cuī hóng.
野晴霜浥綠,山冷雨催紅。
yóu zǐ bà líng dào, měi rén cháng xìn gōng.
游子灞陵道,美人長信宮。
děng xián jū suì mù, yáo luò yì wú qióng.
等閑居歲暮,搖落意無窮。
“等閑居歲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