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難得不由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間難得不由身”全詩
只說泊船無定處,不知攜手是何人。
朱黃揀日囚尸鬼,青白臨時注腦神。
欲訪先生問經訣,世間難得不由身。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第五尊師》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第五尊師》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詩,詩意深沉,表達了詩人對師長的思念之情和對人生的疑問。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彭織沙溪的煙霧和月光已經持續很久,
我獨自一人身穿著野鶴的衣裳和帶著繭綸。
我只說停泊船只無定處,
卻不知道與誰牽手同行。
我拾取紅色和黃色的日子來囚禁尸鬼,
我面對著黑色和白色,暫時注入腦中的神明。
我想拜訪先生,請他給我指教經書的訣竅,
在這世間,很難得到超越自身的智慧。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第五尊師長的思念之情和對人生的疑問。詩人身處彭織沙溪,孤獨地穿著野鶴的衣裳和帶著繭綸,流連在煙霧和月光之中。他停泊的船只沒有固定的去處,不知道與誰攜手同行,寓意著詩人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他通過揀選適宜的時光來囚禁尸鬼,試圖獲取某種力量或智慧,但他意識到這是暫時的、有限的。于是,他想拜訪先生,請他給予指教,希望能夠獲得超越個人的智慧。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師長和對人生困惑的思考和渴望。
賞析:
羅隱是唐代末年的一位杰出詩人,他的作品往往充滿了沉思和孤寂。這首詩以對師長的思念和對人生的疑問為主題,情感沉郁而內斂。詩中使用了具有象征意義的意象,如野鶴、繭綸、彭織沙溪等,使得詩的意境更加深遠。作者通過船只沒有固定的去處、攜手同行的迷茫和對尸鬼的囚禁來揭示自己對未來和現實的困惑,展現了一種對于人生命運的感慨和對智慧的渴望。最后,作者想拜訪先生,尋求經書的指教,表達了他對超越自身的智慧的向往。整首詩意境幽深,情感真摯,文字含蓄而富有力量,展現了羅隱詩歌的獨特風格。
“世間難得不由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dì wǔ zūn shī
寄第五尊師
tiáo xī yān yuè jiǔ yīn xún, yě hè yī qiú dú jiǎn lún.
苕溪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裘獨繭綸。
zhǐ shuō pō chuán wú dìng chù,
只說泊船無定處,
bù zhī xié shǒu shì hé rén.
不知攜手是何人。
zhū huáng jiǎn rì qiú shī guǐ, qīng bái lín shí zhù nǎo shén.
朱黃揀日囚尸鬼,青白臨時注腦神。
yù fǎng xiān shēng wèn jīng jué, shì jiān nán de bù yóu shēn.
欲訪先生問經訣,世間難得不由身。
“世間難得不由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