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基業帝王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時基業帝王家”全詩
今日風流卿相客,舊時基業帝王家。
彤庭彩鳳雖添瑞,望府紅蓮已減花。
從此常僚如有問,海邊麋鹿斗邊槎。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支使蕭中丞赴闕》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支使蕭中丞赴闕》是唐代詩人羅隱所寫的一首詩。該詩描寫了蕭中丞奉命前往朝廷輔助國家政務的情景。
詩的全文如下:
八年刀筆到京華,
歸去青冥路未賒。
今日風流卿相客,
舊時基業帝王家。
彤庭彩鳳雖添瑞,
望府紅蓮已減花。
從此常僚如有問,
海邊麋鹿斗邊槎。
詩的中文譯文:
八年持筆從鄉邦來到京華,
如今要回去,回到那未還清的路途。
今天你成為風流的大臣客,
以前你是帝王家的基業。
紅色宮廷中彩鳳雖然增添了吉祥之象,
望族的府邸里紅蓮已經凋謝。
從此以后,常常與你共事的朋友們有問題想問你,
像兩只麋鹿在海邊拼斗,船只邊緣時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支使蕭中丞的送別之情,并展示了詩人在詩中對蕭中丞的贊美之意。
首先,詩人用“八年刀筆到京華”來表達支使蕭中丞在京都履職的時光,筆下的文章刀下的刀,在京都為國家事業貢獻八年。接著,詩人以“歸去青冥路未賒”的表達方式,展示了蕭中丞回鄉的情景,同時也暗示了蕭中丞在國家事務上還有未償還的付出。
接下來,詩人用“今日風流卿相客,舊時基業帝王家”這兩句話形容了蕭中丞。他在回鄉之后,成為了風流的大臣客,得到了眾人的贊賞和器重。而在他出任官職的過程中,他為國家建立了基業,成為了帝王家族的重要支柱。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以寓意的方式展示了一種對未來的希望和期盼。彩鳳雖然添瑞,但紅蓮已經減花,這里可以理解為國家繁榮與衰敗的對照。而從此以后,常常與蕭中丞共事的朋友們會常有問題向他請教,這象征著他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和重要性。最后一句“海邊麋鹿斗邊槎”則是以一種象征深遠的方式來描繪未來的環境,可能暗指國家的戰亂和動蕩。
總體來說,《送支使蕭中丞赴闕》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別之作,用簡練而直接的語言描繪了支使蕭中丞的特點和未來的前景,展示了作者對蕭中丞的贊美與祝福。
“舊時基業帝王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ī shǐ xiāo zhōng chéng fù quē
送支使蕭中丞赴闕
bā nián dāo bǐ dào jīng huá, guī qù qīng míng lù wèi shē.
八年刀筆到京華,歸去青冥路未賒。
jīn rì fēng liú qīng xiàng kè,
今日風流卿相客,
jiù shí jī yè dì wáng jiā.
舊時基業帝王家。
tóng tíng cǎi fèng suī tiān ruì, wàng fǔ hóng lián yǐ jiǎn huā.
彤庭彩鳳雖添瑞,望府紅蓮已減花。
cóng cǐ cháng liáo rú yǒu wèn, hǎi biān mí lù dòu biān chá.
從此常僚如有問,海邊麋鹿斗邊槎。
“舊時基業帝王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