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似難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意似難明”全詩
人心猶未革,天意似難明。
四海霍光第,六宮張奉營。
陪臣無以報,西望不勝情。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使者》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使者銜中旨,
崎嶇萬里行。
人心猶未革,
天意似難明。
四海霍光第,
六宮張奉營。
陪臣無以報,
西望不勝情。
中文譯文:使者帶著旨意,
穿越崎嶇萬里之行。
人心依舊未能改變,
天意仿佛難以理解。
四方萬國都向皇帝效忠,
六宮宮女都在侍奉。
臣子無以回報殊恩,
凝視西方,情感難勝。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以使者的角度展現了唐朝時期的政治情況。使者背負著帝王的旨意,長途跋涉,經歷了艱辛。詩人通過“人心猶未革,天意似難明”表達了人民對于時局變動的不安和對天命的迷茫。同時,詩中也透露了唐朝朝廷的權力核心在皇帝手中,四方萬國都效忠于他,六宮宮女都侍奉他。而作為陪臣的詩人卻無法回報這殊榮,只能望向西方表示思念之情。整首詩情感激蕩,展現了政治中的榮耀與權謀,以及詩人作為一個陪臣的無奈與追憶之情。
“天意似難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zhě
使者
shǐ zhě xián zhōng zhǐ, qí qū wàn lǐ xíng.
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
rén xīn yóu wèi gé, tiān yì shì nán míng.
人心猶未革,天意似難明。
sì hǎi huò guāng dì, liù gōng zhāng fèng yíng.
四海霍光第,六宮張奉營。
péi chén wú yǐ bào, xī wàng bù shèng qíng.
陪臣無以報,西望不勝情。
“天意似難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