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蘗苦冰寒奉上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蘗苦冰寒奉上臺”全詩
峻節不由人學得,遠途終是自將來。
風高漸展摩天翼,干聳方呈構廈材。
應笑樟亭舊同舍,九州無驗滿爐灰。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鐘常侍》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鐘常侍》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從朱履步金臺,
蘗苦冰寒奉上臺。
峻節不由人學得,
遠途終是自將來。
風高漸展摩天翼,
干聳方呈構廈材。
應笑樟亭舊同舍,
九州無驗滿爐灰。
詩意:
《寄鐘常侍》是一首感慨人生的詩詞。詩中通過描述自己追求官職的經歷和感受,表達出了人生奮斗的艱辛和自我奮發的精神。
賞析:
羅隱在詩中以朝廷官員鐘常侍為借景,表達了自己奮斗官場的心境。詩的第一句“一從朱履步金臺”描述了自己一步步走上金臺的過程,朱履代指官職的紅色鞋子,金臺代指高官重職,表達了自己通過努力最終登上高位的愿望。
接下來的幾句詩“蘗苦冰寒奉上臺,峻節不由人學得,遠途終是自將來”揭示了追求成功的艱辛和堅持不懈的姿態。蘗象征著生命的新生,寓意著艱辛和不被看好,冰寒則代表著堅韌不拔的品質,奉上臺暗喻自己為國家和人民盡職盡責。峻節不由人學得表達了官場上的競爭激烈,不是憑借他人之力就可以學到的嚴厲作風。
詩的后半部分“風高漸展摩天翼,干聳方呈構廈材。應笑樟亭舊同舍,九州無驗滿爐灰”則以自然景物進一步強化了作者的情感表達。風高展摩天翼暗喻作者逐漸展翅高飛,干聳方呈構廈材則暗示作者的脊梁骨越發堅實。詩的最后兩句“應笑樟亭舊同舍,九州無驗滿爐灰”表達了作者對舊友的嘲笑,認為他們沒有經歷和驗證成功的艱辛,只能將其一笑而過。九州無驗滿爐灰的意思是在整個大地上,沒有人能夠親身領悟成功的艱辛,只有作者自己才能明白爐灰中的辛酸。
總體來說,羅隱通過《寄鐘常侍》這首詩詞表達了自己追求成功的艱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風貌。詩中運用了寓言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作者獨特的生活感悟。
“蘗苦冰寒奉上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ōng cháng shì
寄鐘常侍
yī cóng zhū lǚ bù jīn tái, niè kǔ bīng hán fèng shàng tái.
一從朱履步金臺,蘗苦冰寒奉上臺。
jùn jié bù yóu rén xué dé,
峻節不由人學得,
yuǎn tú zhōng shì zì jiāng lái.
遠途終是自將來。
fēng gāo jiàn zhǎn mó tiān yì, gàn sǒng fāng chéng gòu shà cái.
風高漸展摩天翼,干聳方呈構廈材。
yīng xiào zhāng tíng jiù tóng shě, jiǔ zhōu wú yàn mǎn lú huī.
應笑樟亭舊同舍,九州無驗滿爐灰。
“蘗苦冰寒奉上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