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在何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庭在何域”全詩
縱饒長委命,爭奈漸非夫。
杯酒有時有,亂罹無處無。
金庭在何域,回首一踟躕。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秋晚》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秋晚》是唐代詩人羅隱所作,詩意深沉,表達了難以忘懷心中才華橫溢的愧疚與無奈之情。
中文譯文:
宰邑:治理城邑。慚良術:因為懊悔自稱學問不高。
為文:文學創作。愧壯圖:感到自己的作品不如別人的雄壯美麗的事物。
縱饒:盡管。長委命:長久而有權勢的人不顧他的才華與文采。
爭奈:怎么辦呢。
漸非夫:差異日益擴大。
金庭:指貴族之家。
回首:回頭看。
一踟躕:停滯不前。
詩意解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自身才華與成就的無奈和自我批判。詩人對自己在官場上從事行政工作而無法盡情發揮才能的遺憾,懊悔自己的文學作品無法與壯麗的景象相媲美,深怕長久得勢的人們不再重視文學才華,越來越看不到文學的價值。詩人感到自己的才華長久以來被束縛,無法自由地展現,頗感無處可發泄。最后詩人回首看著自己所在的貴族之家,心中無盡的猶豫和彷徨。
詩人表達了他對自身未能真正施展才華的遺憾和自我懷疑。他感到自己的文學成就未能與壯麗的世界相匹敵,并擔心自己的才華會被長期有權勢的人所忽視。詩中出現的“金庭”象征著貴族家族,也可借喻社會上的權勢之人。詩人回首看著“金庭”,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內心的無限憂慮和不安。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痛苦思考和無奈糾結,以及對時代和社會情況的憂慮。
“金庭在何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wǎn
秋晚
zǎi yì cán liáng shù, wéi wén kuì zhuàng tú.
宰邑慚良術,為文愧壯圖。
zòng ráo zhǎng wěi mìng, zhēng nài jiàn fēi fū.
縱饒長委命,爭奈漸非夫。
bēi jiǔ yǒu shí yǒu, luàn lí wú chǔ wú.
杯酒有時有,亂罹無處無。
jīn tíng zài hé yù, huí shǒu yī chí chú.
金庭在何域,回首一踟躕。
“金庭在何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