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曉雞譚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窗曉雞譚倦”全詩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難。
窗曉雞譚倦,庭秋蝶夢闌。
羨君歸未得,還有釣魚竿。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征士魏員外》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征士魏員外》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詩人生活清貧、避世的境遇,以及對友人遠行的思念之情。
詩詞中文譯文如下:
離開了蘇門,遁入山林的生活,
拿著微薄的俸祿過日子。
并不傲慢于朝廷的重任,
只是為了追尋心中的自由。
清晨,雞鳴聲讓我昏昏欲睡,
院子里,秋天的蝴蝶在做夢。
我羨慕你可以回家,
然而,我還有我的魚竿。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和自傲的態度,描繪了詩人羅隱過著遁世生活的清貧故事。他寧愿避開朝廷的重任,清貧的生活在山林中自由自在。詩人表達了對友人遠行的羨慕之情,但又顯露出一種自傲和滿足,因為他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比如垂釣。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的文字表達了詩人的心境。詩人通過自我責備和自嗟嘆的方式,揭示了自己為了更自由的生活而離開朝廷的決心和選擇。他并不傲慢于朝廷的重命,反而更自得其樂地享受清貧的生活。最后,詩人羨慕友人能夠回家,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樂趣和滿足,即垂釣的生活。整首詩以簡練的語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真摯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示了詩人獨立自主的性格和思想境界。
“窗曉雞譚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ēng shì wèi yuán wài
寄征士魏員外
jiā dùn sū mén jié, qīng pín fěn shǔ guān.
家遁蘇門節,清貧粉署官。
bù jīn cháo mìng zhòng, zhǐ hèn lù xíng nán.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難。
chuāng xiǎo jī tán juàn, tíng qiū dié mèng lán.
窗曉雞譚倦,庭秋蝶夢闌。
xiàn jūn guī wèi dé, hái yǒu diào yú gān.
羨君歸未得,還有釣魚竿。
“窗曉雞譚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