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懷今已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懷今已矣”全詩
遠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見時態,醉中思舊游。
所懷今已矣,何必恨東流。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宿彭蠡館》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彭蠡館
孤館少行旅,
解鞍增別愁。
遠山矜薄暮,
高柳怯清秋。
病里見時態,
醉中思舊游。
所懷今已矣,
何必恨東流。
中文譯文:
我在彭蠡館過夜,
孤身旅行的次數很少,
解開馬鞍增添了離別的憂愁。
遠山在微暮中顯得蒼瘦,
高柳在清秋中顯得膽怯。
生病時見到時光過去的變遷,
醉酒時思念著往日的游玩。
現在懷念的東西已經過去了,
為什么還要恨東流的時光呢?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羅隱在彭蠡館宿息之際的感受和思考。在寂靜孤獨的旅途中,解下馬鞍增添了離別苦痛的心情。遠山在微暮時顯得蒼瘦,高柳在靜謐的秋季中顯得膽怯,借以映襯詩人內心的渺茫和孤寂。病中的時光讓詩人看到了變遷,醉酒中思念過去的游玩,喚起了對往日時光的懷念。然而,所懷念的東西已經過去了,詩人呼吁不必心懷恨意,順應時光的流轉。
賞析:
《宿彭蠡館》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短詩,共六行,字字珠璣。詩人用短小精悍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獨和憂愁,以及對往日時光的懷念和對流轉時光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反映,展示了詩人在寂寞中閃現的堅韌和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含蓄而深遠。它既反映了詩人時空變遷的觸動和生命的無常,又表達了對往事的深情懷念和對未來的坦然接受。詩人巧妙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使作品具有了深遠的意義和感染力。閱讀此詩,能夠讓人產生共鳴,思考生命的意義和流轉的時光,感悟人生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所懷今已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péng lí guǎn
宿彭蠡館
gū guǎn shǎo xíng lǚ, jiě ān zēng bié chóu.
孤館少行旅,解鞍增別愁。
yuǎn shān jīn bó mù, gāo liǔ qiè qīng qiū.
遠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bìng lǐ jiàn shí tài, zuì zhōng sī jiù yóu.
病里見時態,醉中思舊游。
suǒ huái jīn yǐ yǐ, hé bì hèn dōng liú.
所懷今已矣,何必恨東流。
“所懷今已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