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戟君鄉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執戟君鄉里”全詩
價自友朋得,名因婦女知。
直須論運命,不得逞文詞。
執戟君鄉里,榮華竟若為。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升仙橋》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升仙橋》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這首詩以描寫人們在人生道路上的選擇和追求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榮華富貴的淡漠態度。
詩中的“危梁枕路岐,駐馬問前時”意味著詩人面臨重大的決策和抉擇,他駐馬停留在分岔的交叉路口,詢問自己將來的前程。
接下來的兩句“價自友朋得,名因婦女知”表明在進行決策時,詩人的考慮因素分別是社交關系和個人名譽。他認為,“價”即地位和身份,是通過與友朋交往獲得的,“名”則是指聲譽和名聲,是得自于婦女的認同。
然而,詩人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表示自己并不認同這種追求。他說:“直須論運命,不得逞文詞”。這里的“直須”意味著只需要,即追求榮華富貴只需要注重運勢和命運,不需要依賴于寫文才。詩人認為,寫詩文不能使他達到他所期望的榮華富貴。
最后兩句“執戟君鄉里,榮華竟若為”表明詩人寧愿放棄追求榮華富貴的機會,執起戰戟返回故鄉,注定要過一種平凡的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詩人面臨抉擇的情境,表達了他對榮華富貴的追求的淡漠態度。他認為榮華富貴不是能通過個人的努力和才能達到的,而是由命運所決定的。詩人選擇回歸自己的鄉土,表達了他對于名利的看透和對簡單純樸生活的向往。這種對功名利祿的超越,彰顯了詩人對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以及對個人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執戟君鄉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xiān qiáo
升仙橋
wēi liáng zhěn lù qí, zhù mǎ wèn qián shí.
危梁枕路岐,駐馬問前時。
jià zì yǒu péng dé, míng yīn fù nǚ zhī.
價自友朋得,名因婦女知。
zhí xū lùn yùn mìng, bù dé chěng wén cí.
直須論運命,不得逞文詞。
zhí jǐ jūn xiāng lǐ, róng huá jìng ruò wéi.
執戟君鄉里,榮華竟若為。
“執戟君鄉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