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晴復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枝晴復暖”全詩
一枝晴復暖,百囀是兼非。
金屋夢初覺,玉關人未歸。
不堪閑日聽,因爾又沾衣。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鶯聲》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鶯聲》是唐代詩人羅隱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井上梧桐暗,花間霧露晞。
一枝晴復暖,百囀是兼非。
金屋夢初覺,玉關人未歸。
不堪閑日聽,因爾又沾衣。
詩意:
詩人羅隱以鮮明的形象和寫景手法,表達了對春天的美好感受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梧桐樹的樹冠遮擋井口,花間霧露的縈繞,敘述了春暖花開的景象。盡管梧桐掩井、花間霧露,帶來了一些不便,但是一支梧桐又重新晴暖起來,百鳥爭鳴,形成了歡樂的場面。然而,此時詩人卻不堪閑日傾聽,因為自己內心深處所想和玉關外人的離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詩人有種悲涼之感。
賞析:
詩詞《鶯聲》表現出了唐代詩人羅隱獨特的寫景和抒情手法。詩人通過對井上梧桐和花間霧露的描繪,給人以春天的美好感受。梧桐掩井、花間霧露形成了一種阻隔感,而隨著一枝梧桐重新晴暖起來,百鳥爭鳴,詩人將背景打造成一幅歡樂的畫面。然而,詩人卻感到不堪閑日傾聽,原因是自己內心所想憂傷與玉關外人的離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使詩人的情感愈發悲涼和沉重。整首詩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思考,并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矛盾感受。
“一枝晴復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shēng
鶯聲
jǐng shàng wú tóng àn, huā jiān wù lù xī.
井上梧桐暗,花間霧露晞。
yī zhī qíng fù nuǎn, bǎi zhuàn shì jiān fēi.
一枝晴復暖,百囀是兼非。
jīn wū mèng chū jué, yù guān rén wèi guī.
金屋夢初覺,玉關人未歸。
bù kān xián rì tīng, yīn ěr yòu zhān yī.
不堪閑日聽,因爾又沾衣。
“一枝晴復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