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臺蘭署四周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柏臺蘭署四周旋”全詩
才見玳簪欹細柳,便知油幕勝紅蓮。
家從入洛聲名大,跡為依劉事分偏。
爭奈亂罹人漸少,麥城新賦許誰傳。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京闕陸郎中昆仲》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京闕陸郎中昆仲》,一首唐代羅隱的詩。詩意描述了在柏臺蘭署中,有雁影連綿的賓榻,玳簪欹細柳,油幕勝過紅蓮。詩人將自己的家聲名大,追隨劉宏事業卻受到了偏護。而現在,詩人的影響力逐漸減少,像麥城新賦一樣,無人傳承。
中文譯文:
寄給京城陸郎中昆仲
柏臺蘭署四周旋,
賓榻何妨雁影連。
才見玳簪欹細柳,
便知油幕勝紅蓮。
家從入洛聲名大,
跡為依劉事分偏。
爭奈亂罹人漸少,
麥城新賦許誰傳。
這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抒發個人心情為主要手法,通過描繪柏臺上繞著蘭署的景色、連綿不絕的雁影和華麗的琴臺,展現了作者對于美麗和高雅藝術的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作者的兒女情長。
在表達自己及家族名望的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志向不遂的無奈和沉重。通過詩中的描述可以看出,詩人在出仕后受到了一定的重用,但卻為了幫助劉宏而犧牲了自己的前途,這種境遇令他感到不平和委屈。盡管如此,在麥城新賦等方面,詩人的作品卻未能得到足夠的傳承和贊賞,可見他在文學創造方面的成就并未得到充分的認可。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和婉轉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失落和沉痛感,也暗示了他渴望成為一位杰出的文人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的追求和對時代狀況的思考。
“柏臺蘭署四周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īng quē lù láng zhōng kūn zhòng
寄京闕陸郎中昆仲
bǎi tái lán shǔ sì zhōu xuán, bīn tà hé fáng yàn yǐng lián.
柏臺蘭署四周旋,賓榻何妨雁影連。
cái jiàn dài zān yī xì liǔ,
才見玳簪欹細柳,
biàn zhī yóu mù shèng hóng lián.
便知油幕勝紅蓮。
jiā cóng rù luò shēng míng dà, jī wèi yī liú shì fēn piān.
家從入洛聲名大,跡為依劉事分偏。
zhēng nài luàn lí rén jiàn shǎo, mài chéng xīn fù xǔ shuí chuán.
爭奈亂罹人漸少,麥城新賦許誰傳。
“柏臺蘭署四周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