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族兵侵太半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族兵侵太半無”全詩
兩地干戈連越絕,數年麋鹿臥姑蘇。
疲甿賦重全家盡,舊族兵侵太半無。
料得伍員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送王使君赴蘇臺》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王使君赴蘇臺》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上,羅隱通過描述王使君去蘇州任職的情景,抒發了對王使君的思念之情和對他的美好祝愿。
詩中第一句“東南一望可長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思念之情。第二句“猶憶王孫領虎符”,指王使君曾在軍中有過威名,贊美了他的英勇和才華。
接下來的兩句“兩地干戈連越絕,數年麋鹿臥姑蘇”,描述了兩地之間的戰亂和動蕩,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帶來的困擾和苦楚的愿望。
下一段“疲甿賦重全家盡,舊族兵侵太半無”,暗示作者的家園陷入戰亂之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最后兩句“料得伍員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表明作者懷有一絲希望,認為王使君的才華和機智可以在外地安身立命,并能帶來一些快樂和歡笑。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戰亂和困苦的背景,展現出作者對遠方故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詩意深沉,情感真摯。
中文譯文如下:
東南一望可長吁,
猶憶王孫領虎符。
兩地干戈連越絕,
數年麋鹿臥姑蘇。
疲甿賦重全家盡,
舊族兵侵太半無。
料得伍員兼旅寓,
不妨招取好揶揄。
賞析: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描繪了一個戰亂年代中的離別情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和祝愿。詩中通過對戰亂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園的憂慮和對朋友的期盼,同時也流露出對未來的一絲希望。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表達離別情懷的佳作。
“舊族兵侵太半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áng shǐ jūn fù sū tái
送王使君赴蘇臺
dōng nán yī wàng kě cháng xū, yóu yì wáng sūn lǐng hǔ fú.
東南一望可長吁,猶憶王孫領虎符。
liǎng dì gān gē lián yuè jué,
兩地干戈連越絕,
shù nián mí lù wò gū sū.
數年麋鹿臥姑蘇。
pí méng fù zhòng quán jiā jǐn, jiù zú bīng qīn tài bàn wú.
疲甿賦重全家盡,舊族兵侵太半無。
liào dé wǔ yuán jiān lǚ yù, bù fáng zhāo qǔ hǎo yé yú.
料得伍員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舊族兵侵太半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