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轉新題蜀錦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轉新題蜀錦鋪”全詩
九里樓臺牽翡翠,兩行鴛鷺踏真珠。
歌聽麗句秦云咽,詩轉新題蜀錦鋪。
惆悵晉陽星拆后,世間兵革地荒蕪。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江都》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江都》是唐代羅隱所作,描寫了淮王高宴動江都的場景,以及作者對時局變遷的思考。
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江都的贊美和懷念之情,通過描述淮王在江都舉行盛大的宴會,展現了宮殿建筑的壯麗與華麗。詩中提到的九里樓臺牽翡翠,兩行鴛鷺踏真珠,形容了宴會場景的繁華和華美。
然而,在描繪繁華之余,詩人也不禁感嘆時光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詩中提到的狂生坐隅和晉陽星拆后,暗示了詩人對過往歲月和逝去時光的懷念和惋惜。詩人認為,世間的兵革和地荒蕪使得曾經的繁華逐漸消失,暗示了作者對時局動蕩和社會亂象的關切和憂慮。
整首詩通過詩人對宴會場景的描繪,結合對時局變遷的反思,表達了對逝去繁華的懷念和對時局動蕩的憂慮。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光景的描寫與思考,展示了亡國之痛和對時代的思考。
“詩轉新題蜀錦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dū
江都
huái wáng gāo yàn dòng jiāng dū, céng yì kuáng shēng yì zuò yú.
淮王高宴動江都,曾憶狂生亦坐隅。
jiǔ lǐ lóu tái qiān fěi cuì,
九里樓臺牽翡翠,
liǎng xíng yuān lù tà zhēn zhū.
兩行鴛鷺踏真珠。
gē tīng lì jù qín yún yàn, shī zhuǎn xīn tí shǔ jǐn pù.
歌聽麗句秦云咽,詩轉新題蜀錦鋪。
chóu chàng jìn yáng xīng chāi hòu, shì jiān bīng gé dì huāng wú.
惆悵晉陽星拆后,世間兵革地荒蕪。
“詩轉新題蜀錦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