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澹澹柳陰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斜陽澹澹柳陰陰”全詩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羨魚心。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鷺鷥》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鷺鷥》
斜陽澹澹柳陰陰,
風裊寒絲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
也知常有羨魚心。
譯文:
夕陽斜斜,柳樹陰陰;
微風輕拂,寒絲映照水潭深。
不必向他人夸耀潔白的羽毛,
但也明白常有魚兒羨慕的心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只鷺鷥在傍晚時的情景。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出柳樹的倒影和微風拂動下的水潭。與此同時,詩人表達了鷺鷥的內心感受,它不需要向別人炫耀自己的潔白羽毛,卻能理解魚兒常常羨慕它的自由與飛翔。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動物行為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生態的觀察與思考。鷺鷥象征著純潔和自由,與其它生物相比,它擁有別樣的生活方式,也因此常受到其他生物的羨慕。詩人通過這個形象,傳達了他對自由和生命的向往與理解。
此外,這首詩還融入了一種“知命守常”的態度。盡管鷺鷥有讓人羨慕的自由身姿,但它并不為此而炫耀,它知道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命運和渴望。詩人以鷺鷥來反襯人類社會的炫耀與嫉妒,呼喚人們應當守住自己的本分,盡善盡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鷺鷥在自然中的閑適和自由,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的思考。通過觀察自然中的一只鳥兒,詩人反思了人類的處境和心態。這首詩展示了唐代詩人富有創意的寫作方式和豐富的內心感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美感。
“斜陽澹澹柳陰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 sī
鷺鷥
xié yáng dàn dàn liǔ yīn yīn, fēng niǎo hán sī yìng shuǐ shēn.
斜陽澹澹柳陰陰,風裊寒絲映水深。
bú yào xiàng rén kuā sù bái, yě zhī cháng yǒu xiàn yú xīn.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羨魚心。
“斜陽澹澹柳陰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