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秦謀項是何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滅秦謀項是何人”全詩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書淮陰侯傳》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淮陰侯傳》
寒燈挑盡見遺塵,
試瀝椒漿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終始,
滅秦謀項是何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寒冷的燈光下,試著將珍貴的精華瀝出并與水混合。詩人以此來表達對歷史中偉大功績的追問,提醒人們不要簡單地責怪歷史上的偉人,而應該思考那些背后默默付出的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揭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詩中的"寒燈挑盡"暗喻著時間的流逝和辛勤努力,"遺塵"則象征著那些被淡忘的努力和奉獻。"試瀝椒漿合有神"則意味著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少數人的努力和智慧被銘記,而其他人的付出不被珍視。最后兩句"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則提醒人們要深入思考歷史的真相,不要簡單地歸因于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事件,而是要了解所有背后的辛勤付出。這首詩意味深長,引人深思。
“滅秦謀項是何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huái yīn hóu chuán
書淮陰侯傳
hán dēng tiāo jǐn jiàn yí chén, shì lì jiāo jiāng hé yǒu shén.
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
mò hèn gāo huáng bù zhōng shǐ, miè qín móu xiàng shì hé rén.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滅秦謀項是何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