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輕猶有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價輕猶有二”全詩
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
雞肋曹公忿,豬肝仲叔慚。
會應謀避地,依約近禪庵。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洪正師》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洪正師》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將自己的思念之情表達給洪正師,同時也借此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與困惑。詩中,羅隱將自己的處境比喻為寄人夢中,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困于南方的杜踐南陽,無法離去。作者以自身為例,表達了對名利的淡漠態度和對人生境遇的無奈。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寄給洪正師。蹇渾成跡已經滯留杜南多年,價格雖然輕微,比起殘廢早已不知過了多少次。曹公對待雞肋心懷不滿,仲叔看待豬肝則感到惋惜。約定之后應該商議離開這個地方,接近禪庵之處。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南方滯留多年的情景,以洪正師為借口表達了自己的困境。詩中使用了雞肋和豬肝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的淡漠態度。詩中的“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使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作者的痛苦。最后一句“會應謀避地,依約近禪庵”則表達了作者渴望離開困境,遠離塵囂,向往禪宗的心境。
整首詩的詩意在于揭示了作者在名利之外對于人生和境遇的思考。詩中摻雜了對名利的無奈與對禪宗的向往,顯示出作者對人生的疑惑和渴望。詩中采用了對比和比喻的手法,使詩意更加豐富。整首詩的情感真摯而深沉,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對解脫的渴望。
“價輕猶有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óng zhèng shī
寄洪正師
jì jiǎn hún chéng jī, jīng nián zhì dù nán.
寄蹇渾成跡,經年滯杜南。
jià qīng yóu yǒu èr, zú yuè yǐ guò sān.
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
jī lèi cáo gōng fèn, zhū gān zhòng shū cán.
雞肋曹公忿,豬肝仲叔慚。
huì yīng móu bì dì, yī yuē jìn chán ān.
會應謀避地,依約近禪庵。
“價輕猶有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