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分別只荒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無分別只荒堆”全詩
莫言賦分須如此,曾作文皇赤子來。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淮口軍葬》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淮口軍葬》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描繪軍隊葬身戰場后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戰爭的空虛和殘酷的思考。
中文譯文:
一陣孤軍不復回,
更無分別只荒堆。
莫言賦分須如此,
曾作文皇赤子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過后的冷清畫面,表現了戰爭的慘烈和殘酷。當戰斗結束后,孤獨的軍隊再也沒有回來,只有一片廢墟和荒涼。詩人通過這四句簡潔而有力的描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疑問。詩人說“莫言賦分須如此”,意思是不要再寫賦詩來贊揚戰爭,也不要再去分辨戰爭的勝負,因為戰爭只會帶來死亡和毀滅。接下來,詩人提到自己曾經在詩作中贊頌文皇的赤子之功,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反思自己曾經對戰爭的贊美和渲染,以及對戰爭中殘酷現實的思考。
整首詩簡潔而意味深長,通過對戰爭的描繪和質疑,喚起人們對戰爭的思考和反思,表達了對戰爭的痛苦和對和平的向往。
“更無分別只荒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kǒu jūn zàng
淮口軍葬
yī zhèn gū jūn bù fù huí, gèng wú fēn bié zhǐ huāng duī.
一陣孤軍不復回,更無分別只荒堆。
mò yán fù fēn xū rú cǐ, céng zuò wén huáng chì zǐ lái.
莫言賦分須如此,曾作文皇赤子來。
“更無分別只荒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