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門須聽鼓聲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門須聽鼓聲回”全詩
野水不知何處去,游人卻是等閑來。
南山氣聳分紅樹,北闕風高隔紫苔。
可惜登臨好光景,五門須聽鼓聲回。
分類:
作者簡介(章碣)
章碣(836—905年),唐代詩人,字麗山,章孝標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進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長沙攜邵安石(廣東連縣人)來京,高湘主持考試,邵安石及第。
《城南偶題》章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南偶題
誰家朱閣道邊開,
竹拂欄干滿壁苔。
野水不知何處去,
游人卻是等閑來。
南山氣聳分紅樹,
北闕風高隔紫苔。
可惜登臨好光景,
五門須聽鼓聲回。
中文譯文:
城南的一座朱閣,開在道路旁,
竹子拂過欄桿,滿蓄著青苔。
野水不知流向何處,
而游人卻是閑來隨便游覽。
南山氣息挺拔,紅色的樹木分布,
北闕之間,高風隔著紫色的苔。
可惜登臨時的好景色,
五門必須聽到鼓聲回去。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城南的一處景點的感嘆和觸動。朱閣和青苔的描繪突出了這個地方的古樸和寧靜。但是,野水的去向和游人的隨便來去則暗示了生活的無常和人們對于景物的欣賞與忽略。南山和北闕的描繪則描繪了兩個地方間的距離和分別,給人以物理和情感上的遙遠感。最后的兩句中,作者感慨登高的美景,但也表達了離開的無奈和必須返回的現實。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和富有感情的語言,將讀者帶入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場景。同時,通過對野水、游人、南山和北闕的描繪,作者隱含了對于生活的變化和人的行為的思考。最后的兩句中,作者既表達了對于美景的留戀和不能久留的無奈,也點明了人們在流動的生活中無法停留的現實。整首詩意境優美,意蘊豐富,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五門須聽鼓聲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nán ǒu tí
城南偶題
shuí jiā zhū gé dào biān kāi, zhú fú lán gàn mǎn bì tái.
誰家朱閣道邊開,竹拂欄干滿壁苔。
yě shuǐ bù zhī hé chǔ qù,
野水不知何處去,
yóu rén què shì děng xián lái.
游人卻是等閑來。
nán shān qì sǒng fēn hóng shù, běi quē fēng gāo gé zǐ tái.
南山氣聳分紅樹,北闕風高隔紫苔。
kě xī dēng lín hǎo guāng jǐng, wǔ mén xū tīng gǔ shēng huí.
可惜登臨好光景,五門須聽鼓聲回。
“五門須聽鼓聲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