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春寒起戰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木春寒起戰聲”全詩
煙火誰開寒食禁,簪裾那復麗人行。
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
渺渺飛鴻天斷處,古來還是闔閭城。
分類:
《毗陵道中》唐彥謙 翻譯、賞析和詩意
《毗陵道中》是唐代詩人唐彥謙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留戀以及對戰亂帶來的痛苦和不安的思考。
其中,"百年只有百清明"這句意味深長,傳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有限。意思是百年中只有百分之一的時光是屬于清明節的,暗喻時間的流逝,給人以珍惜每個時刻的反思。
"狼狽今年又避兵"這句描繪了戰亂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艱苦和輾轉流離。狼狽形容了人們處于困境中的困頓和不安,"避兵"則指避免戰事,顯示出人們對戰亂的恐懼。
"煙火誰開寒食禁,簪裾那復麗人行"這兩句表達了歲時寒食節的冷寂和失落。煙火喻指熱鬧、喜慶,意味著寒食節缺失了應有的歡樂氛圍。簪裾指挾裾而行的麗人,談及了昔日美好的時光,暗示現在寒食節上缺少了昔日的繁華。
"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這兩句表達了戰火蹂躪下土地凄涼和人們流離失所的景象。禾麻地指農田,表示農活荒廢。草木春寒,描繪了戰亂帶來的傷害對自然的影響。起戰聲則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怖和痛苦。
"渺渺飛鴻天斷處,古來還是闔閭城"這兩句描述了戰亂帶來的人事更迭和亂世中人們所懷念的遠古盛世。渺渺飛鴻意味著時光的流轉,天斷處暗指了分隔兩地,表達了對舊世界的追憶。闔閭指春秋時期的吳國首府,暗示古代的昌盛和繁華,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總的來說,詩詞《毗陵道中》通過表達對昔日輝煌時光的思念和對戰亂時期的不安之情,揭示了歲月流轉和亂世變遷對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悲傷。通過對戰亂人事的描繪,揭示了戰爭帶來的種種不幸和對美好時光的憧憬與思念。
“草木春寒起戰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 líng dào zhōng
毗陵道中
bǎi nián zhǐ yǒu bǎi qīng míng, láng bèi jīn nián yòu bì bīng.
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狽今年又避兵。
yān huǒ shuí kāi hán shí jìn,
煙火誰開寒食禁,
zān jū nà fù lì rén xíng.
簪裾那復麗人行。
hé má dì fèi shēng biān qì, cǎo mù chūn hán qǐ zhàn shēng.
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
miǎo miǎo fēi hóng tiān duàn chù, gǔ lái huán shì hé lǘ chéng.
渺渺飛鴻天斷處,古來還是闔閭城。
“草木春寒起戰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