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栽桃李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競栽桃李春”全詩
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感興》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興》
禾黍不陽艷,競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詩詞的中文譯文:
莊稼稀疏無生機,人們卻紛紛種植桃李樹春。
勞作在田間的人們,有一部分成為賣花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唐代詩詞《感興》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民的命運。禾黍代指莊稼,陽艷表示生機和繁茂,詩中說莊稼稀疏無生機,這反映了農田的莊稼不再茂盛。然而,人們卻紛紛把精力投入到種植桃李等花果樹上,生活重心發生了轉變。而勞作力耕的人們,卻有一部分不得不去賣花謀生。
這首詩詞通過禾黍和桃李樹的對比,表達了農田逐漸棄之不用的情形。莊稼不再陽艷生機勃勃,代表了農田的荒蕪和冷落,也從側面揭示了農田的困境與農民生活的艱辛。
同時,詩人也揭示了資源的重新分配和矛盾的出現。人們把大量資源投入到種植桃李等花果樹上,顯示出新的經濟發展趨勢和社會結構的改變。而那些本來耕種莊稼的人們,由于莊稼產量下降,被迫改行成為賣花的人,生活條件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整首詩以“禾黍不陽艷”開頭,以“半作賣花人”作結,通過對比分別描繪了農田和桃李樹的不同景象,以及勞作人群的變遷。詩中使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凸顯了農田荒蕪和人民生活變遷的主題。
“競栽桃李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xīng
感興
hé shǔ bù yáng yàn, jìng zāi táo lǐ chūn.
禾黍不陽艷,競栽桃李春。
fān lìng lì gēng zhě, bàn zuò mài huā rén.
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競栽桃李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