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過清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冷淡過清秋”全詩
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
晚帶鳴蟲急,寒藏宿鷺愁。
故溪歸不得,憑仗系漁舟。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蓼花》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蓼花》是唐代詩人鄭谷所作。這首詩以蓼花為題材,通過描繪蓼花的生長環境、特點和情感表達出作者對逝去年華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中描繪了蓼花婆娑地生長和隨風飄蕩的景象,形容了蓼花豐富的姿態。池塘邊有黃菊和蓼花相伴,涼爽的秋天過去了。夜晚傳來鳴蟲的聲音,寒冷下宿的鷺鳥感到愁悶。然而,作者無法回到故溪,只能依靠漁船的系纜留戀。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逝的感傷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蓼花的生長和飄揚是時間的象征,暗示了人生短暫的現實和無常的流轉。同時,詩中蓼花的優雅和秋天的涼意也給人以一種安寧和淡泊的感覺。作者的思緒在這些自然景物中得到了引發,從而產生了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和對美好回憶的追憶。
這首詩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厚的藝術享受。通過對細致入微的描繪和情感的襯托,傳達出了對逝去歲月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篇詩意深遠,給人留下了悠遠而美麗的印象。
“冷淡過清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ǎo huā
蓼花
cù cù fù yōu yōu, nián nián fú màn liú.
蔟蔟復悠悠,年年拂漫流。
chā chí bàn huáng jú, lěng dàn guò qīng qiū.
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
wǎn dài míng chóng jí, hán cáng sù lù chóu.
晚帶鳴蟲急,寒藏宿鷺愁。
gù xī guī bù dé, píng zhàng xì yú zhōu.
故溪歸不得,憑仗系漁舟。
“冷淡過清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