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闈露白新裁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闈露白新裁詔”全詩
金闈露白新裁詔,畫閣春紅正試妝。
淚滴杯盤何所恨,燼飄蘭麝暗和香。
多情更有分明處,照得歌塵下燕梁。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蠟燭》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蠟燭》的中文譯文如下:仙漏遲遲出建章,宮簾不動透清光。金闈露白新裁詔,畫閣春紅正試妝。淚滴杯盤何所恨,燼飄蘭麝暗和香。多情更有分明處,照得歌塵下燕梁。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宮中的景象,通過對蠟燭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政治宮廷斗爭的觀察和感嘆,同時也暗含了對于人生無常和時光易逝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寂靜而輝煌的宮廷場景。詩首的“仙漏遲遲出建章,宮簾不動透清光”描繪了仙人的時鐘(漏刻)緩慢運轉,宮簾靜止不動,透過宮簾的清光,展示了宮中的富麗堂皇。接著,下面兩句“金闈露白新裁詔,畫閣春紅正試妝”描繪了宮中重要的政務和美麗景物,表現了皇宮的繁華盛景。詩的后兩句“淚滴杯盤何所恨,燼飄蘭麝暗和香”則表達了作者對宮廷的失落之情。蠟燭燃盡時,淚水不經意間滴在杯盤上,作者不禁感慨萬分,同時也引發了更深的思考。最后兩句“多情更有分明處,照得歌塵下燕梁”傳遞出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現實的反思。蠟燭的光亮映照出了歌舞和塵埃,也反映出人情世故的真相。整首詩通過對蠟燭和宮廷景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感慨,以及對現實政治的觀察和思考,流露出一種深邃和迷離的情懷。
“金闈露白新裁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zhú
蠟燭
xiān lòu chí chí chū jiàn zhāng, gōng lián bù dòng tòu qīng guāng.
仙漏遲遲出建章,宮簾不動透清光。
jīn wéi lòu bái xīn cái zhào,
金闈露白新裁詔,
huà gé chūn hóng zhèng shì zhuāng.
畫閣春紅正試妝。
lèi dī bēi pán hé suǒ hèn, jìn piāo lán shè àn hé xiāng.
淚滴杯盤何所恨,燼飄蘭麝暗和香。
duō qíng gèng yǒu fèn míng chù, zhào de gē chén xià yàn liáng.
多情更有分明處,照得歌塵下燕梁。
“金闈露白新裁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