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塔晴來獨自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塔晴來獨自登”全詩
故山歲晚不歸去,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馀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慈恩寺偶題》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慈恩寺偶題
往事悠悠添浩嘆,
勞生擾擾竟何能。
故山歲晚不歸去,
高塔晴來獨自登。
林下聽經秋苑鹿,
江邊掃葉夕陽僧。
吟馀卻起雙峰念,
曾看庵西瀑布冰。
譯文:
回憶悠長,使人嘆息萬千,
忙碌的生活,最終又有何能。
故鄉的歲月逐漸晚去,
高塔顯現在晴朗的空中。
林中聽經的鹿在秋天的園中,
河邊掃葉的僧人在夕陽下。
盡情吟詠,心中浮現出雙峰的景象,
曾經看過禪院西邊的冰瀑布。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慈恩寺游歷時的情景與感受。詩人的心思回到過去,回憶起往事,感慨萬千,對于現實生活的忙碌與擾亂感到無奈。然而,面對歲月的流逝,他并不想回到故鄉,而是選擇獨自登上高塔,享受晴朗的時光。林中有鹿在聽經,河邊有僧人在掃葉,寧靜的景象對詩人產生了一種啟發,他開始吟誦,想起雙峰的景象,以及過去曾看過的庵西瀑布的美景。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述感受和回憶來表達對生活的思考。詩人通過沉思和吟誦,發掘出內心深處的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和寧靜的向往。這首詩描繪的情景和感受與人們常常面臨的繁忙和紛擾相反,以此向讀者傳遞一種寂靜與悠閑的心境。
“高塔晴來獨自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í ēn sì ǒu tí
慈恩寺偶題
wǎng shì yōu yōu tiān hào tàn, láo shēng rǎo rǎo jìng hé néng.
往事悠悠添浩嘆,勞生擾擾竟何能。
gù shān suì wǎn bù guī qù,
故山歲晚不歸去,
gāo tǎ qíng lái dú zì dēng.
高塔晴來獨自登。
lín xià tīng jīng qiū yuàn lù, jiāng biān sǎo yè xī yáng sēng.
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
yín yú què qǐ shuāng fēng niàn, céng kàn ān xī pù bù bīng.
吟馀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高塔晴來獨自登”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