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掛明文吏莫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榜掛明文吏莫違”全詩
驚燕拂簾閑睡覺,落花沾硯會餐歸。
壁看舊記官多達,榜掛明文吏莫違。
自說小池栽葦后,雨涼頻見鷺鶿飛。
分類:
作者簡介(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題汝州從事廳》鄭谷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汝州從事廳》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詩。詩人在公署如山的舍中,只向階前去采薇草。他困倦時被驚飛的燕子掃過簾子,入睡后,庭院中的落花會被他的硯臺沾上,他會在下班后拜訪這些落花。壁上掛著過去辦公的官員的名字,明文懸掛的名單上,沒有一個走失。詩人還提到自己在小池塘邊種植的蘆葦,每次下雨都能看到鷺鶿從天而降。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從事廳工作的同時,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體味。詩人從燕子的驚擾、落花的飄灑、壁上的官員名單、自己種植的蘆葦以及經常出現的鷺鶿等細節中,展現了對平凡生活中的美與細微之處的感悟。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展示了他對自然、人事的細膩的感知能力,同時也表現了對過去歷史的尊重和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譯文如下:
公署如山舍,只向階前便采薇。
驚燕拂簾閑睡覺,落花沾硯會餐歸。
壁看舊記官多達,榜掛明文吏莫違。
自說小池栽葦后,雨涼頻見鷺鶿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在從事廳工作的場景,展示了詩人對日常瑣事的觀察與體味。整首詩以平常的工作環境和周圍的景物為題材,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圖景。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把握,將世俗瑣事與藝術結合,表達出他對平凡生活中的美的追求與發現。
詩中的燕子、落花、官員名單、蘆葦和鷺鶿等形象,是詩人自然觀察的產物,也是他對物象變化、歷史、人事等方面的抒發。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感知,詩人描繪了一個生動而細膩的環境,構建了一種充滿生活氣息和歷史溫度的詩意圖景。
詩人在寫作中追求平凡生活的真實感和細膩度,通過對細微景物的觀察與描繪,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文歷史的尊重。整首詩以平凡的場景為背景,以真摯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描述了舒心寧靜的詩意境界,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平和、深入生活的心靈共鳴。
“榜掛明文吏莫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rǔ zhōu cóng shì tīng
題汝州從事廳
shī rén gōng shǔ rú shān shě, zhǐ xiàng jiē qián biàn cǎi wēi.
詩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階前便采薇。
jīng yàn fú lián xián shuì jiào,
驚燕拂簾閑睡覺,
luò huā zhān yàn huì cān guī.
落花沾硯會餐歸。
bì kàn jiù jì guān duō dá, bǎng guà míng wén lì mò wéi.
壁看舊記官多達,榜掛明文吏莫違。
zì shuō xiǎo chí zāi wěi hòu, yǔ liáng pín jiàn lù cí fēi.
自說小池栽葦后,雨涼頻見鷺鶿飛。
“榜掛明文吏莫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