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森疏倚梵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尺森疏倚梵臺”全詩
故園未有偏堪戀,浮世如閑即合來。
天暝豈分蒼翠色,歲寒應識棟梁材。
清陰可惜不駐得,歸去暮城空首回。
分類:
作者簡介(崔涂)
崔涂(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終生飄泊,漫游巴蜀、吳楚、河南,秦隴等地,故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全唐詩》存其詩1卷。
《題凈眾寺古松》崔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題凈眾寺古松》描繪了一棵古老的松樹,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世俗繁華的冷漠。
譯文:
百尺高的松樹倚靠在梵臺上,
昔日的人們誰曾見過它剛栽種時的模樣。
離開故園,無論如何也無法偏愛,
在這浮世間,只有閑適才能與之相合。
天色暗下來,無法分辨出蒼翠的色彩,
寒冷的歲月里,才能識別出材質堅固的棟梁。
可惜清涼的陰影無法久留,
我只能回去空著手,黃昏時分重返城市。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以題材描繪出具有古老歷史的一棵松樹,展示了詩人對故園的懷念之情。詩中的“百尺森疏”描繪了這棵松樹的高大挺拔,與寺廟的梵臺相依為伴。詩句“故園未有偏堪戀,浮世如閑即合來”表達了詩人離開故土后的冷漠心態和對繁華世界的疏離感。詩人認為只有在閑適的境地,人才能與古松的純凈一致。詩中的“天暝豈分蒼翠色,歲寒應識棟梁材”敘述了在昏暗的天色中,人們無法分辨出松樹的綠意,只有在寒冷的歲月中才能沾浸到其堅固的本質。最后兩句“清陰可惜不駐得,歸去暮城空首回”則表達了詩人對清幽陰涼的感嘆,意味著歸鄉之后詩人的失望和苦悶。整首詩既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也借此抒發了對虛浮繁華世俗生活的看法。
“百尺森疏倚梵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ìng zhòng sì gǔ sōng
題凈眾寺古松
bǎi chǐ sēn shū yǐ fàn tái, xī rén shuí jiàn cǐ chū zāi.
百尺森疏倚梵臺,昔人誰見此初栽。
gù yuán wèi yǒu piān kān liàn,
故園未有偏堪戀,
fú shì rú xián jí hé lái.
浮世如閑即合來。
tiān míng qǐ fēn cāng cuì sè, suì hán yīng shí dòng liáng cái.
天暝豈分蒼翠色,歲寒應識棟梁材。
qīng yīn kě xī bù zhù dé, guī qù mù chéng kōng shǒu huí.
清陰可惜不駐得,歸去暮城空首回。
“百尺森疏倚梵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