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巢因雨卻聞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巢因雨卻聞腥”全詩
碧落順風初得志,故巢因雨卻聞腥。
幾時翔集來華表,每日沈吟看畫屏。
為報雞群虛嫉妒,紅塵向上有青冥。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失鶴》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失鶴》中文譯文:正憐標格出華亭,況是昂藏入相經。碧落順風初得志,故巢因雨卻聞腥。幾時翔集來華表,每日沉吟看畫屏。為報雞群虛嫉妒,紅塵向上有青冥。
詩意和賞析:《失鶴》是唐代詩人韓偓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一只孤雌鶴的經歷和心境。
詩中第一句“正憐標格出華亭”表達了詩人對這只孤雌鶴的同情之情。鶴獨守華亭,隱居高處,孤高而具有飛翔的能力。
第二、三句“況是昂藏入相經,碧落順風初得志”描繪了這只孤雌鶴在碧落間飛翔的情景,意味著它獲得了逞志而得到了自由。
然而,第四句“故巢因雨卻聞腥”揭示了這只孤雌鶴的悲劇遭遇。它的巢被雨水淋濕,失去了原本的閑適和安寧。
第五句“幾時翔集來華表”表達了詩人和讀者對這只孤雌鶴重新歸來的期待和盼望。
最后兩句“每日沉吟看畫屏,為報雞群虛嫉妒,紅塵向上有青冥”中的“沉吟”和“畫屏”揭示了詩人內心的寂寞和迷惘。詩人通過描寫這只孤雌鶴來表達對世俗紛擾的遠離,向往純凈高遠的境界。
整首詩以孤雌鶴為形象,抒發了詩人對逍遙自在、追求自由和純凈的追求和抱負,在唐代的詩歌中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故巢因雨卻聞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hè
失鶴
zhèng lián biāo gé chū huá tíng, kuàng shì áng cáng rù xiàng jīng.
正憐標格出華亭,況是昂藏入相經。
bì luò shùn fēng chū dé zhì,
碧落順風初得志,
gù cháo yīn yǔ què wén xīng.
故巢因雨卻聞腥。
jǐ shí xiáng jí lái huá biǎo, měi rì shěn yín kàn huà píng.
幾時翔集來華表,每日沈吟看畫屏。
wèi bào jī qún xū jí dù, hóng chén xiàng shàng yǒu qīng míng.
為報雞群虛嫉妒,紅塵向上有青冥。
“故巢因雨卻聞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