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將拯溺作良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唯將拯溺作良媒”全詩
卷簾燕子穿人去,洗硯魚兒觸手來。
但欲進賢求上賞,唯將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掛清天下,傅野非無濟世才。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疏雨》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疏雨》
疏雨從東送疾雷,
小庭涼氣凈莓苔。
卷簾燕子穿人去,
洗硯魚兒觸手來。
但欲進賢求上賞,
唯將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掛清天下,
傅野非無濟世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一幅清新的生活畫面,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感受和對社會的思考。
首先,詩人描繪了下著疏雨的清涼景象,東風的吹拂伴隨著疾雷的轟鳴,小庭院中莓苔凈化了氣息和空氣,給人帶來了清新和寧靜的感覺。
接著,詩人以“卷簾燕子穿人去,洗硯魚兒觸手來”來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變遷。燕子匆匆離去,魚兒來到硯臺下撫玩,暗喻歲月的更迭和人事的變幻。
最后兩句,詩人表達了自己的社會關懷和對于正直才德的重視。他以烏衣相映的形象,將清廉的行為憑借在整個天下,表達了自己渴望進賢求上賞的心愿。而“拯溺”意指拯救溺水者,將自己的才能和作為助人的媒介,以此來壯大清廉勢力,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詞句,傳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追求和對社會的擔憂和期望。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社會風尚的反思,詩人向人們傳達了對于美好生活和社會進步的向往,寄托了對于健康和和諧社會的期盼。
“唯將拯溺作良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yǔ
疏雨
shū yǔ cóng dōng sòng jí léi, xiǎo tíng liáng qì jìng méi tái.
疏雨從東送疾雷,小庭涼氣凈莓苔。
juàn lián yàn zi chuān rén qù,
卷簾燕子穿人去,
xǐ yàn yú ér chù shǒu lái.
洗硯魚兒觸手來。
dàn yù jìn xián qiú shàng shǎng, wéi jiāng zhěng nì zuò liáng méi.
但欲進賢求上賞,唯將拯溺作良媒。
róng yī yī guà qīng tiān xià, fù yě fēi wú jì shì cái.
戎衣一掛清天下,傅野非無濟世才。
“唯將拯溺作良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