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熏蒸劍履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和氣熏蒸劍履間”全詩
九曜再新環北極,萬方依舊祝南山。
禮容肅睦纓緌外,和氣熏蒸劍履間。
扇合卻循黃道退,廟堂談笑百司閑。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夢中作》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夢中作》
作者:韓偓(唐代)
紫宸初啟列鴛鸞,
直向龍墀對揖班。
九曜再新環北極,
萬方依舊祝南山。
禮容肅睦纓緌外,
和氣熏蒸劍履間。
扇合卻循黃道退,
廟堂談笑百司閑。
中文譯文:
夢中作品,
紫禁城初次啟動,列著祥云翎翅的鴛鴦,
準備直接向龍庭對揖。
九天星辰再次更新,圍繞著北極軌道流轉,
但是大地和萬物依然向南山祈愿。
莊嚴的禮儀容貌散發著莊嚴和睦的氣息,
和睦的氛圍籠罩在劍履之間。
扇子雖然合起來,卻按照黃道的軌跡退后,
朝廷的廟堂中官員們在閑談笑語之間無拘無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夢中環視朝堂的場景,表達出對封建社會莊嚴禮儀和臣子間和睦氛圍的向往。首句以紫禁城啟動,列著鴛鴦翎翅的祥云作為開頭,展現了朝廷的莊嚴氣勢和隆重儀式。接著,詩人描繪了天體運行的景象,九天星辰圍繞著北極軌道更新,萬物依然向南山祈禱,意味著朝廷的統治依然穩定,天下太平。詩中還描繪了莊嚴的禮容和和睦的氣氛,體現了封建社會的官員們奉行禮儀謙卑有序的形象,劍履之間充滿了和睦之氛。最后一句則表達了朝廷廟堂之間的閑談笑語,顯示了官員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交流談笑,彰顯了廟堂百司的寧靜與閑適。
整首詩展現了唐代朝廷莊嚴和和睦的一面,表達了詩人對封建社會的向往和對廟堂官員閑適生活的羨慕之情。同時,通過對天文、地理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反映了朝廷的祥瑞和治國安居的景象。整體上,這首詩以優美的形象描寫和隱喻手法,展示了唐代朝堂的莊嚴氛圍和諧秩序,體現了當時社會的一種意境和儀式之美。
“和氣熏蒸劍履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hōng zuò
夢中作
zǐ chén chū qǐ liè yuān luán, zhí xiàng lóng chí duì yī bān.
紫宸初啟列鴛鸞,直向龍墀對揖班。
jiǔ yào zài xīn huán běi jí,
九曜再新環北極,
wàn fāng yī jiù zhù nán shān.
萬方依舊祝南山。
lǐ róng sù mù yīng ruí wài, hé qì xūn zhēng jiàn lǚ jiān.
禮容肅睦纓緌外,和氣熏蒸劍履間。
shàn hé què xún huáng dào tuì, miào táng tán xiào bǎi sī xián.
扇合卻循黃道退,廟堂談笑百司閑。
“和氣熏蒸劍履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