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盡遭風鼓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物盡遭風鼓動”全詩
氣運陰陽成世界,水浮天地寄虛空。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寄禪師》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禪師》是唐代韓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他心明與此心同,
妙用忘言理暗通。
氣運陰陽成世界,
水浮天地寄虛空。
劫灰聚散銖錙黑,
日御奔馳繭栗紅。
萬物盡遭風鼓動,
唯應禪室靜無風。
詩意:
這首詩詞探討了禪宗的哲學思想,表達了詩人對禪修境界的理解。詩人通過禪修體驗,認識到自己的心與宇宙的心互相共通,以及禪修的妙用在于超越語言,直接理解事物的本質。詩中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宇宙生成的觀念,以及萬物與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最后,詩人強調了禪室的寧靜與無風的狀態,暗示禪修的境界是超越塵囂、安定寧靜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禪修的主題和境界。詩人通過對禪修體驗的描繪,表達了個人心靈與宇宙之間的奇妙聯系。詩中的"他心明與此心同"表達了詩人認識到自己的內心與宇宙的內心是相通的,存在著一種共通性。"妙用忘言理暗通"強調禪修的妙處在于超越語言,通過直接體驗而領悟事物的真實本質。
接著,詩人運用象征和意象描繪了宇宙的生成和運行。"氣運陰陽成世界"表達了宇宙的生成依靠著陰陽之氣的運行。"水浮天地寄虛空"則表達了水作為一種重要元素,承載著宇宙的虛空。
詩中還描繪了宇宙的運行和變化。"劫灰聚散銖錙黑"以及"日御奔馳繭栗紅"通過對劫灰、日的描繪,表達了宇宙的運行和變化的無常性,以及宇宙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的力量。
最后,詩人通過對風的描繪,強調了禪室的寧靜與無風的狀態。"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表達了禪修的境界是超越塵囂和外界干擾,達到內心安定與寧靜的狀態。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象的語言,表達了禪修的境界和禪宗哲學的核心思想。它呈現了一個宇宙生成、運行和無常變化的圖景,以及禪修所追求的超越語言、直接體驗事物本質的境界。同時,詩人也通過對禪室寧靜狀態的描繪,強調了禪修的內心安定與寧靜的價值。
“萬物盡遭風鼓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chán shī
寄禪師
tā xīn míng yǔ cǐ xīn tóng, miào yòng wàng yán lǐ àn tōng.
他心明與此心同,妙用忘言理暗通。
qì yùn yīn yáng chéng shì jiè,
氣運陰陽成世界,
shuǐ fú tiān dì jì xū kōng.
水浮天地寄虛空。
jié huī jù sàn zhū zī hēi, rì yù bēn chí jiǎn lì hóng.
劫灰聚散銖錙黑,日御奔馳繭栗紅。
wàn wù jǐn zāo fēng gǔ dòng, wéi yīng chán shì jìng wú fēng.
萬物盡遭風鼓動,唯應禪室靜無風。
“萬物盡遭風鼓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一董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