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喧雜是深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早于喧雜是深讎”全詩
高寺懶為攜酒去,名山長恨送人游。
關河見月空垂淚,風雨看花欲白頭。
除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游江南水陸院》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江南水陸院》
唐代 韓偓
早于喧雜是深讎,猶恐行藏墜俗流。
高寺懶為攜酒去,名山長恨送人游。
關河見月空垂淚,風雨看花欲白頭。
除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
中文譯文:
早起于喧雜是深仇,怕自己的行為言談被俗世所迷惑。
高山的寺廟懶得去攜帶酒,名山長時間地惋惜送別他人的游游覽。
在關河之上看到月亮,不禁流下悲傷的淚滴,風雨中看花朵即將凋零,人已經步入老年。
除了祖師的心法之外,人生在哪里不可避免地會有痛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浮生中的困惑和痛苦。詩人不愿與喧鬧的世俗為伍,擔心自己的行為言談被俗世所迷惑。他對名山的寺廟充滿懶散的情緒,也長時間地惋惜他人的離去。同時,詩人對時光的流轉也充滿憂傷,他在關河上看到月亮時不禁流下淚滴,風雨中看到花朵即將凋謝,也感嘆歲月無情,自己已經步入老年。然而,詩人認為除了祖師的心法,他無法擺脫浮生中的痛苦。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喧鬧世俗的厭倦和對時光流轉的憂傷。詩中的山水與自然景物成為詩人內心的寄托和呼應。詩人對高山的寺廟懶得去攜帶酒,表明他對世俗娛樂的遠離和自我封閉。而關河的景象則體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年華的不再。整首詩痛切地揭露了詩人對人生的無奈和痛苦。最后一句“浮生何處不堪愁”傳達了詩人對于塵世繁華的無奈和對人生的感慨。整首詩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困惑,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尋求真理、超脫塵世的渴望。
“早于喧雜是深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jiāng nán shuǐ lù yuàn
游江南水陸院
zǎo yú xuān zá shì shēn chóu, yóu kǒng xíng cáng zhuì sú liú.
早于喧雜是深讎,猶恐行藏墜俗流。
gāo sì lǎn wèi xié jiǔ qù,
高寺懶為攜酒去,
míng shān cháng hèn sòng rén yóu.
名山長恨送人游。
guān hé jiàn yuè kōng chuí lèi, fēng yǔ kàn huā yù bái tóu.
關河見月空垂淚,風雨看花欲白頭。
chú què zǔ shī xīn fǎ wài, fú shēng hé chǔ bù kān chóu.
除卻祖師心法外,浮生何處不堪愁。
“早于喧雜是深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