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入故關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入故關飛”全詩
自憐癡病苦,猶共賞心違。
高閣正臨夜,前山應落暉。
離情在煙鳥,遙入故關飛。
分類:
作者簡介(韓偓)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陜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贊其詩是“雛鳳清于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野寺》韓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寺》是唐代詩人韓偓的作品。以下是對詩詞的分析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寺看紅葉,
縣城聞搗衣。
自憐癡病苦,
猶共賞心違。
高閣正臨夜,
前山應落暉。
離情在煙鳥,
遙入故關飛。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野寺看紅葉和縣城中傳來的搗衣聲音,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離情。詩人自憐病愁交加,但又不愿將病情泄露于人,同樣,詩人內心的離情也與他眼中的景色相背離。詩人比喻自己像高閣臨夜和山前的夕陽一樣,與離別之情相輔相成。最后,詩人將離情比喻為煙中飛翔的鳥,遙望著遠離的故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孤獨和離別之情。詩人通過對野寺和縣城中的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他內心的痛苦和思鄉之情。詩中運用了“高閣正臨夜”和“前山應落暉”這樣的意象,增強了離別之情的深刻感受。最后,詩人將自己的離情比作煙中飛翔的鳥,以突出他內心的追思和遙望。
整首詩意境幽深,語言簡練,節奏流暢自然。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內心的離別之情,引發了讀者對離情的思考和共鳴。這首詩詞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的懷念之情,在寂寥的野寺中強調了距離和離別所帶來的痛苦。整首詩寫出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遙入故關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ě sì
野寺
yě sì kàn hóng yè, xiàn chéng wén dǎo yī.
野寺看紅葉,縣城聞搗衣。
zì lián chī bìng kǔ, yóu gòng shǎng xīn wéi.
自憐癡病苦,猶共賞心違。
gāo gé zhèng lín yè, qián shān yīng luò huī.
高閣正臨夜,前山應落暉。
lí qíng zài yān niǎo, yáo rù gù guān fēi.
離情在煙鳥,遙入故關飛。
“遙入故關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