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飛檄傲英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冀州飛檄傲英雄”全詩
縱道筆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見袁公。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陳琳墓》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琳是東漢末年的名士,他官至尚書令,被袁術任命為丞相府中書令。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以文才和機智而聞名,但他在政治上的表現并不出色,最終被袁術殺害。這首詩詞描繪了陳琳的墓地,反映了他在政治舞臺上失意的遭遇。
詩詞的中文譯文:
陳琳的墓
冀州的飛檄令英雄自喜,
但文辭卻沉浸在鄴宮內。
縱然我的筆造就了他的輝煌,
他在九泉之下又怎能見袁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詠史的形式表達了明代吳融對于陳琳的稱頌和哀悼。詩中描述了陳琳的墓地,以及他在政治舞臺上的不幸遭遇。
首先,詩詞以冀州飛檄和陳琳自豪的心情作為開頭,表現了他在政治上的雄心壯志。然而,接下來的兩句揭示了他在文辭上為鄴宮迷失了自己。鄴宮指的是袁術的宮殿,陳琳為袁術效力,將自己的才華用在了迎合袁術的文化需求上,而非真正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作為陳琳的文學傳世的筆端,他與陳琳的關系,他在陳琳的光輝事跡上付出的努力。然而,最后兩句的意思是陳琳早已化為塵土,他無法在九泉之下見到袁公,這換言之也是在批判袁術對陳琳的背叛和無情。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陳琳墓地的寂寥和陳琳在政治舞臺上的遭遇,體現了詩人對陳琳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時,也在暗示讀者,文人應該追求真正的貢獻和自我價值,而不是被政治權力所迷惑和利用。
“冀州飛檄傲英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lín mù
陳琳墓
jì zhōu fēi xí ào yīng xióng, què bǎ wén cí shì yè gōng.
冀州飛檄傲英雄,卻把文辭事鄴宮。
zòng dào bǐ duān yóu wǒ dé, jiǔ quán hé miàn jiàn yuán gōng.
縱道筆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見袁公。
“冀州飛檄傲英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