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當屏風石當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當屏風石當門”全詩
芳樹綠陰連蔽芾,長河飛浪接昆侖。
苔田綠后蛙爭聚,麥壟黃時雀更喧。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偶書》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書》是唐代吳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青牛關旁為孤村遙寄,山作背景、石作門。綠樹蔥蘢,連綿掩蓋村莊;長河翻飛波濤接觸昆侖山。青苔覆蓋的田地里,蛙兒在過后爭相聚集;麥壟金黃時,雀兒更加喧鬧。只有這里沒有心事,無需去避開別人尋求寧靜。
詩意:
《偶書》表達了詩人對偏僻、安靜地方的思念和向往。詩人以青牛關旁的孤村為背景,描述了村莊周圍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氣息。山作為背景,石作為門,營造出了詩人心中的寧靜理想境地。綠樹連綿,長河波濤,展示了自然的壯麗和恢弘。詩中提到蛙兒爭相聚集、麥壟上的雀兒喧鬧,描述了田園生活的熱鬧和生機盎然。最后,詩人強調了這個地方沒有煩心事,可以遠離塵囂,尋求寧靜。
賞析:
《偶書》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寧靜、避世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山與石、樹與水的對比來營造靜謐的環境。詩人運用了綠陰連蔽芾、芳樹綠陰連蔽芾、長河飛浪接昆侖等富有音美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的壯美和恢弘。詩人以蛙兒爭聚、麥壟黃時雀更喧的形象來描繪田園景色的生機盎然,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活潑。最后,詩人通過強調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表達了遠離塵囂、尋求寧靜的愿望。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然與自由生活的追求,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
“山當屏風石當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shū
偶書
qīng niú guān pàn jì gū cūn, shān dāng píng fēng shí dāng mén.
青牛關畔寄孤村,山當屏風石當門。
fāng shù lǜ yīn lián bì fèi,
芳樹綠陰連蔽芾,
cháng hé fēi làng jiē kūn lún.
長河飛浪接昆侖。
tái tián lǜ hòu wā zhēng jù, mài lǒng huáng shí què gèng xuān.
苔田綠后蛙爭聚,麥壟黃時雀更喧。
zhī cǐ wú xīn biàn wú shì, bì rén hé bì wǔ líng yuán.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山當屏風石當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