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倚長松獨鶴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暮倚長松獨鶴歸”全詩
曉窺青鏡千峰入,暮倚長松獨鶴歸。
云里引來泉脈細,雨中移得藥苗肥。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即事》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
抵鵲山前云掩扉,
更甘終老脫朝衣。
曉窺青鏡千峰入,
暮倚長松獨鶴歸。
云里引來泉脈細,
雨中移得藥苗肥。
何須一箸鱸魚膾,
始掛孤帆問釣磯。
譯文:
來到鵲山前掩住門,
寧愿終老不穿朝衣。
早晨窺視青色鏡子,
看千峰融入其中。
黃昏倚著高大的松樹,
獨鶴飛回歸巢里。
從云端引來一條小溪,
在雨中移動種植的草苗生得肥。
何必用筷子吃鱸魚肉,
只為遠離喧囂去問漁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安靜自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詩中通過描繪早晨和黃昏的山水景色,以及自然的流動,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人抵達鵲山前,意味著他要進入大自然遙遠而寧靜的地方,離開塵世喧囂。詩人寧愿終老不穿朝服,顯示了他對塵世繁華的厭倦。
詩人早晨窺視著峰巒,晚上倚著松樹,觀賞獨鶴歸巢,渲染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欽慕。描寫中細節的運用,增強了讀者對山水和自然的真實感受。
詩末兩句“何必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表達了詩人的態度,他寧愿遠離世俗,追求內心的寧靜。通過釣魚這一形象,表達了詩人放下塵世欲望的心態。整首詩意境寧靜自然,展現了唐代山水田園的意境,也表達了詩人對紛擾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由寧靜的向往。
“暮倚長松獨鶴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即事
dǐ què shān qián yún yǎn fēi, gèng gān zhōng lǎo tuō cháo yī.
抵鵲山前云掩扉,更甘終老脫朝衣。
xiǎo kuī qīng jìng qiān fēng rù,
曉窺青鏡千峰入,
mù yǐ cháng sōng dú hè guī.
暮倚長松獨鶴歸。
yún lǐ yǐn lái quán mài xì, yǔ zhōng yí dé yào miáo féi.
云里引來泉脈細,雨中移得藥苗肥。
hé xū yī zhù lú yú kuài, shǐ guà gū fān wèn diào jī.
何須一箸鱸魚膾,始掛孤帆問釣磯。
“暮倚長松獨鶴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