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閣畔好裴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津閣畔好裴回”全詩
雖非宋玉誅茅至,且學王家種竹來。
已得靜居從馬歇,不堪行色被蟬催。
故園蘭菊三千里,旅夢方應校懶回。
分類:
作者簡介(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吳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
風有危亭月有臺,
平津閣畔好裴回。
雖非宋玉誅茅至,
且學王家種竹來。
已得靜居從馬歇,
不堪行色被蟬催。
故園蘭菊三千里,
旅夢方應校懶回。
詩詞的中文譯文:
風有危亭月有臺,
在平津閣旁邊我很快樂。
雖然不是像宋玉那樣追求生活的簡單,
但我學習王家栽種竹子的精神。
在這里已經安靜地住下,
不想再受旅途的打擾。
我的故園離這里有三千里,
而我在異鄉的夢想正在慢慢疲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吳融寫的。詩人以岐陽蒙相國對宅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在異鄉寄居時的思鄉之情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中描繪了風有危亭、月有臺的美景,以及平津閣旁邊的愉快心情。雖然作者不像宋玉那樣能夠簡單地過生活,但他學習王家栽種竹子的精神,表達了自己追求簡樸生活的愿望。
詩人寫到自己已經安靜地住下,在外旅途的艱辛中感到疲憊。他思念故園,離岐陽有三千里之遙,而他在異鄉的夢想似乎越來越疲憊。最后一句“旅夢方應校懶回”反映了詩人對回家的懶散心態,或許表達了詩人在異鄉長期流浪的無奈和疲憊。
整首詩展示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異鄉長久流浪的疲憊感。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給讀者一種閑適、憂郁的詩意體驗。
“平津閣畔好裴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 yáng méng xiàng guó duì zhái yīn shū huái tóu xiàn
岐陽蒙相國對宅因抒懷投獻
fēng yǒu wēi tíng yuè yǒu tái, píng jīn gé pàn hǎo péi huí.
風有危亭月有臺,平津閣畔好裴回。
suī fēi sòng yù zhū máo zhì,
雖非宋玉誅茅至,
qiě xué wáng jiā zhòng zhú lái.
且學王家種竹來。
yǐ dé jìng jū cóng mǎ xiē, bù kān xíng sè bèi chán cuī.
已得靜居從馬歇,不堪行色被蟬催。
gù yuán lán jú sān qiān lǐ, lǚ mèng fāng yīng xiào lǎn huí.
故園蘭菊三千里,旅夢方應校懶回。
“平津閣畔好裴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