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人耕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野色人耕破”全詩
共僧巖上坐,見客海邊行。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鳴。
忙時向閑處,不覺有閑情。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登天臺寺》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天臺寺》
杜荀鶴
一到天臺寺,
高低景旋生。
共僧巖上坐,
見客海邊行。
野色人耕破,
山根浪打鳴。
忙時向閑處,
不覺有閑情。
中文譯文:
來到天臺寺,
高低景色不斷出現。
和僧人在巖石上坐,
看見游客在海灘散步。
田野的色彩被人類的耕作破壞,
山根處的浪花發出鳴響。
忙碌的時候也要尋找閑適的地方,
不知不覺中就擁有了閑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來到天臺寺的情景。天臺寺是位于浙江的一座佛教寺廟,它的景色高低起伏,多樣而美麗。作者和僧人一起坐在巖石上,遠遠看見海邊有游客在漫步。詩中也提到了田野的顏色被耕作破壞,山根處的浪花發出鳴響。最后,作者提到了即使在忙碌的時候,也要尋找到閑適的地方,不知不覺中就會擁有閑情。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登上天臺寺的心情和景色的變化。詩人通過描繪獨特的景觀來表達對自然的贊美,并通過與僧人和游客的對比,表達了生活的不同狀態。作者鼓勵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尋找到閑適的時刻,以達到內心的寧靜與安寧。整體而言,這首詩給人一種閑適、自然、平和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所感受到的寧靜與安逸。
“野色人耕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tiān tāi sì
登天臺寺
yí dào tiān tāi sì, gāo dī jǐng xuán shēng.
一到天臺寺,高低景旋生。
gòng sēng yán shàng zuò, jiàn kè hǎi biān xíng.
共僧巖上坐,見客海邊行。
yě sè rén gēng pò, shān gēn làng dǎ míng.
野色人耕破,山根浪打鳴。
máng shí xiàng xián chù, bù jué yǒu xián qíng.
忙時向閑處,不覺有閑情。
“野色人耕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