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猶布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年猶布衣”全詩
苦吟天與性,直道世將非。
雁夜愁癡坐,漁鄉老憶歸。
為儒皆可立,自是拙時機。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寄從叔》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從叔》是唐代詩人杜荀鶴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三族不當路,長年依然穿著布衣。苦苦思索著命運和性情,直言不諱地說世事將會發生變化。夜晚孤寂地坐著,心中憂愁,但仍對故鄉漁村的歸鄉之路充滿回憶。在這個儒家的時代,做為一個平凡之人,即使拙于時機也可立身自處。”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己身份低微,長期以來穿著布衣,無法進入高門之族的困境。意味著作者憂思自己的命運和個性的束縛,而直言不諱地表示著世人對待世事將會發生變化的態度。夜晚的孤寂坐著,內心愁苦,但對故鄉漁村的歸程充滿懷念。詩中還暗示儒家時代,無論一個人如何拙于時機,都能夠在社會中立身自處。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自身境況的無奈和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局限性和儒家倫理觀念的影響。詩詞中的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交織在一起,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詩詞簡潔明了,語言樸實,意境含蓄深遠,給人帶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共鳴。
“長年猶布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cóng shū
寄從叔
sān zú bù dàng lù, cháng nián yóu bù yī.
三族不當路,長年猶布衣。
kǔ yín tiān yǔ xìng, zhí dào shì jiāng fēi.
苦吟天與性,直道世將非。
yàn yè chóu chī zuò, yú xiāng lǎo yì guī.
雁夜愁癡坐,漁鄉老憶歸。
wèi rú jiē kě lì, zì shì zhuō shí jī.
為儒皆可立,自是拙時機。
“長年猶布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