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可住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山可住乎”全詩
白發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徉狂寧是事,巧達又非夫。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無。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將歸山逢友人》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歸山逢友人》中文譯文:
儒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Confucianism is for gentlemen, but the way of Confucianism can be lonely.
白發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White hair has grown a lot, can I live in the green mountains?
徉狂寧是事,巧達又非夫。
Wandering and craziness are not desirable, being clever and skillful is not important.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無。
Only this wish in my life, will others believe it?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主題是關于儒家思想和個人追求的沖突。詩人自稱是一個儒家學者,但他逐漸領悟到儒家的務實思想并不適合他的個人追求。他認為儒家的道德準則是為了培養君子,并不是適合他這種孤獨自由的追求。詩人感嘆自己的白發已多,也可能暗指自己年紀已經老去,意味著他想歸隱山林尋找內心的平靜與自由。詩人明確表示,他不喜歡塵世的繁忙與計較,也不追求巧妙手段來達到個人目標。他只希望能夠實現自己平淡的人生愿望,但他也覺得別人可能不會理解他的選擇。整首詩用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困惑,傳遞了對自由與個人追求的追求和渴望。
總之,這首詩通過儒家思想與個人追求之間的對立,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平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人同時也感嘆自己的孤獨和不被理解,展示了對于個人價值觀與現實社會理念的沖突與思考。這首詩在簡潔的語言中,寄托了詩人復雜而深沉的內心世界,給人以深入思考的啟示。
“青山可住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guī shān féng yǒu rén
將歸山逢友人
rú wèi jūn zǐ rú, rú dào bù fáng gū.
儒為君子儒,儒道不妨孤。
bái fà duō shēng yǐ, qīng shān kě zhù hū.
白發多生矣,青山可住乎。
yáng kuáng níng shì shì, qiǎo dá yòu fēi fū.
徉狂寧是事,巧達又非夫。
zhī cǐ píng shēng yuàn, tā rén kěn xìn wú.
只此平生愿,他人肯信無。
“青山可住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