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次禮茅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相次禮茅君”全詩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游茅山》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茅山》
步步入山門,
仙家鳥徑分。
漁樵不到處,
麋鹿自成群。
石面迸出水,
松頭穿破云。
道人星月下,
相次禮茅君。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步步我走進茅山的門,
仙家的小路將鳥兒分隔開。
無論是漁民還是樵夫,
都不敢到茅山上來。
茅山上的麋鹿自成一群,
石頭里的泉水噴涌而出。
松樹的頭穿過云層,
道士們在星月的光芒下,
依次向茅山的神靈行禮。
詩意:
《游茅山》是杜荀鶴以游覽茅山為主題的詩歌作品。詩中以描繪茅山的壯麗自然景色為主線,表現了山脈的高聳、泉水的流淌、麋鹿的群居以及松樹穿云等景觀。詩人通過描寫茅山的美麗和神秘,展現了他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茅山的景色和道教信仰的尊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茅山的景色和道士們向茅山的神靈行禮的場景。通過以步入茅山的山門為開始,逐步描繪茅山的奇妙景色,如仙家的鳥徑、茅山上麋鹿的自成群等,展示了茅山的壯麗和神秘之處。最后,詩人描述了道士們在星月的光芒下依次向茅山的神靈行禮,顯示了對道教信仰的虔誠和尊重。整首詩意境高遠,意境凝練,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了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敬之情,傳遞出一種寧靜和神秘的氛圍。
“相次禮茅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máo shān
游茅山
bù bù rù shān mén, xiān jiā niǎo jìng fēn.
步步入山門,仙家鳥徑分。
yú qiáo bú dào chù, mí lù zì chéng qún.
漁樵不到處,麋鹿自成群。
shí miàn bèng chū shuǐ, sōng tóu chuān pò yún.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云。
dào rén xīng yuè xià, xiāng cì lǐ máo jūn.
道人星月下,相次禮茅君。
“相次禮茅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