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動寺禽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動寺禽歸”全詩
掛衲雖無分,修心未覺非。
日沈山虎出,鐘動寺禽歸。
月上潮平后,談空漸入微。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舟行晚泊江上寺》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行晚泊江上寺
江上寺,晚歸客,
久勞風水上,禪客喜相依。
掛衲雖無分,修心未覺非。
日沉山虎出,鐘動寺禽歸。
月上潮平后,談空漸入微。
中文譯文:
晚歸的客人停舟在江邊的寺廟里,
經過了漫長的旅途,看到這里的禪宗修行者們在一起,
他感到非常高興。
雖然他沒有被分配到一個地方修行的位置,
但他修心的意愿從未動搖。
太陽西沉,山中的虎出來覓食,
鐘聲響起,寺廟的禽鳥歸巢。
月亮升起潮水平息之后,
他們開始談論空靈的禪宗境界,逐漸深入其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歸途中停舟江邊寺廟的情景。作者對禪宗修行者們的快樂相伴感到欣慰,他們修心若可以超越物欲而不受外在條件的限制。詩中還融入了大自然的景象,以及禪宗思想的微妙滲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禪宗修行者們的羨慕之情。作者雖然沒有被分配到一個位置,但他修心的決心卻堅定不移。通過描繪日落時山中的虎出來覓食的景象與夜晚寺廟鐘聲響起鳥歸巢的畫面,作者將大自然與禪宗修行相結合,體現禪宗對自然與心靈的追求。最后一句“談空漸入微”表達了他們開始談論禪宗的境界,逐漸深入其中的意味。
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通過描繪大自然景象與禪宗修行者們的情景,展示了禪宗思想的微妙之處。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與大自然的和諧與內心的寧靜。
“鐘動寺禽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xíng wǎn pō jiāng shàng sì
舟行晚泊江上寺
jiǔ láo fēng shuǐ shàng, chán kè xǐ xiāng yī.
久勞風水上,禪客喜相依。
guà nà suī wú fēn, xiū xīn wèi jué fēi.
掛衲雖無分,修心未覺非。
rì shěn shān hǔ chū, zhōng dòng sì qín guī.
日沈山虎出,鐘動寺禽歸。
yuè shàng cháo píng hòu, tán kōng jiàn rù wēi.
月上潮平后,談空漸入微。
“鐘動寺禽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