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花向夕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花向夕陽”全詩
年華落第老,岐路出關長。
芳草緣流水,殘花向夕陽。
懷親暫歸去,非是釣滄浪。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下第東歸別友人》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下第東歸別友人
不得同君住,當春別帝鄉。
年華落第老,岐路出關長。
芳草緣流水,殘花向夕陽。
懷親暫歸去,非是釣滄浪。
詩詞中文譯文:
無法與你同住,春天時要離開京城。
年華已經漸漸老去,離開這座關隘的道路很長。
沿著流水的芳草,殘照中的花朵。
懷念親人,暫時回家,并非去垂釣滄浪之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被譽為“陶淵明之后繼者”的詩人杜荀鶴的作品。它描述了詩人離別友人東歸的情景。詩人表示自己無法和友人一同居住,將要在春天離開京城。他感嘆自己年華已經老去,離開這座關隘的道路又很漫長。詩人以芳草與流水、殘花與夕陽作對,表達了他對離別的悲傷之情。最后兩句“懷親暫歸去,非是釣滄浪”意味著離別并非去垂釣滄浪之上尋歡作樂,而是為了回憶親人,暫時回家。整首詩素凈典雅,行文流暢,表達了詩人孤寂離人的心境,詩意深沉,給人以思索和共鳴之感。
“殘花向夕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dì dōng guī bié yǒu rén
下第東歸別友人
bù dé tóng jūn zhù, dāng chūn bié dì xiāng.
不得同君住,當春別帝鄉。
nián huá luò dì lǎo, qí lù chū guān zhǎng.
年華落第老,岐路出關長。
fāng cǎo yuán liú shuǐ, cán huā xiàng xī yáng.
芳草緣流水,殘花向夕陽。
huái qīn zàn guī qù, fēi shì diào cāng láng.
懷親暫歸去,非是釣滄浪。
“殘花向夕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