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定不歸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定不歸耕”全詩
花開如葉落,鶯語似蟬鳴。
道合和貧守,詩堪與命爭。
饑寒是吾事,斷定不歸耕。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春日閑居即事》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閑居即事
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
花開如葉落,鶯語似蟬鳴。
道合和貧守,詩堪與命爭。
饑寒是吾事,斷定不歸耕。
中文譯文:
春日閑居即事
我還沒有得到追求高官厚祿的志向,只是心境隨著春天和秋天的變化而起伏。
花兒開放的時候猶如葉子飄落,鶯鳥的歌聲也像是蟬鳴一般。
道德合乎格貧窮守持,詩詞可比命運爭奪。
忍受著饑餓和寒冷是我目前的事情,我已決定不再回去耕種田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閑居中的心境和思考。詩人表達了自己還未有所作為的志向追求,同時用春天和秋天的變化來比喻自己的心情起伏。他說花兒開放就像是葉子飄落一樣,鶯鳥的歌聲也像是蟬鳴。這一系列的比喻是在表達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然后,詩人談到了道德和貧窮以及詩詞和命運之間的關系。他認為道德是比貧窮更重要的,可以和詩詞一起與命運爭奪。這里詩人可能是在表達自己對于詩歌的堅持和對于命運的抗爭,主張用詩詞來改變自己的境遇。
最后,詩人提到饑餓和寒冷是他目前面臨的事情,他決定不再回去耕種田地。這里可能是詩人表示自己不愿再過原有的生活,而要更加專注于詩歌創作和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
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對于自然景物和命運的比喻,詩人展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對于人生的思考。詩人以平凡人的視角表達自己的心聲,彰顯了對于人性和命運的思索。
“斷定不歸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xián jū jí shì
春日閑居即事
wèi dé qīng yún zhì, chūn tóng qiū rì qíng.
未得青云志,春同秋日情。
huā kāi rú yè luò, yīng yǔ shì chán míng.
花開如葉落,鶯語似蟬鳴。
dào hé hé pín shǒu, shī kān yǔ mìng zhēng.
道合和貧守,詩堪與命爭。
jī hán shì wú shì, duàn dìng bù guī gēng.
饑寒是吾事,斷定不歸耕。
“斷定不歸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