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趁鷺鷥雙出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趁鷺鷥雙出葦”全詩
看看水沒來時路,漸漸云藏望處山。
風趁鷺鷥雙出葦,浪催漁父盡歸灣。
一心準擬閑登眺,卻被詩情使不閑。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春日登樓遇雨》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登樓遇雨》
春朝登樓遇雨天,仿佛秋日全無炎。
望去水路驟晦暗,云間山峰漸被隱。
風驅鷺鷥雙出葦,浪催漁父歸入灣。
我心欲閑登高樓,但被詩情牽引難。
這首詩是唐代杜荀鶴創作的。詩人在春天早晨登上樓頂時遇到了雨天。然而,這雨并不像夏季的雨那樣炎熱,反而有一種秋天的涼爽感。詩人眺望遠方,發現水路因為雨天而變得昏暗,遠方的山峰也漸漸隱藏在云霧之中。風吹動著水面上的蘆葦,鷺鷥也從蘆葦中飛出來了,而漁父則隨著浪涌返回港灣。詩人原本心愿只是閑逛登高,但是被內心中的詩意所驅使而不能真正閑逸。
這首詩通過描寫雨天的景象,表現了春季的神秘和變幻。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一幅景色如畫的春雨景象,并以此表達了內心深處的詩意與情懷。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意的手法,抒發其心境之美。詩人通過對雨天景象的描寫,傳達出春天的涼爽與秋天的意境。詩中的景物描述具有立體感,從水路漸暗的景象可以洞察出雨天的氣息。通過寫風、鷺鷥和漁父,描繪出一幅生動自然的水鄉景色。整首詩以寫情為主,字里行間透露出詩人的思考與感悟,既有對外界景物的觀察,也有對內心情感的體驗。詩人本欲閑云野鶴,但被內心的詩情所驅使,無法真正歸于閑適。最后兩句“我心欲閑登高樓,但被詩情牽引難。”表達了詩人對詩意與境界的追求。
整首詩字數不多,但卻將春雨的景象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人通過描寫細微的景物和細膩的筆墨,使讀者在閱讀詩詞時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春雨的清涼與美麗。同時,詩人的內心情感也滲透其中,使詩詞具有情意和啟迪人心的力量。
“風趁鷺鷥雙出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dēng lóu yù yǔ
春日登樓遇雨
hū dì qíng tiān zuò yǔ tiān, quán wú shǔ qì shì qiū jiān.
忽地晴天作雨天,全無暑氣似秋間。
kàn kàn shuǐ méi lái shí lù,
看看水沒來時路,
jiàn jiàn yún cáng wàng chù shān.
漸漸云藏望處山。
fēng chèn lù sī shuāng chū wěi, làng cuī yú fù jǐn guī wān.
風趁鷺鷥雙出葦,浪催漁父盡歸灣。
yī xīn zhǔn nǐ xián dēng tiào, què bèi shī qíng shǐ bù xián.
一心準擬閑登眺,卻被詩情使不閑。
“風趁鷺鷥雙出葦”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