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鬧日分頭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干戈鬧日分頭去”全詩
干戈鬧日分頭去,山水寒時信路行。
月下斷猿空有影,雪中孤雁卻無聲。
我今骨肉雖饑凍,幸喜團圓過亂兵。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和友人送弟》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友人送弟
君說無家只弟兄,
此中言別若為情。
干戈鬧日分頭去,
山水寒時信路行。
月下斷猿空有影,
雪中孤雁卻無聲。
我今骨肉雖饑凍,
幸喜團圓過亂兵。
譯文:
朋友告訴我,沒有家只有弟兄,
在這里說別離如親情。
戰爭席卷著白天,分開去尋找歸途,
寒冷的山水中,只能靠信路行走。
月光下,猿猴被切斷,只留下空影,
雪地里,孤雁卻沒有聲音。
雖然我現在骨肉饑凍,
但幸運的是我們團聚了,逃過了混亂的兵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戰亂時期的離別和目標。詩人和友人告別,朋友告訴他,沒有家,只有親如弟兄。這種別離被認為是一種深情。他們分開尋找自己的道路,但戰亂和寒冷的環境使他們的旅程變得困難。詩中的月照和雪地,分別以斷猿和孤雁的形象,構成了詩中的一個留白,這也暗示了他們在世界的變故中變得孤立無援。最后一句,雖然詩人自己正在饑寒交迫,但他慶幸他們能夠再次團聚,逃離混亂的戰事。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親情的珍視,以及他們共同度過困難時刻的欣喜之情。
“干戈鬧日分頭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yǒu rén sòng dì
和友人送弟
jūn shuō wú jiā zhǐ dì xiōng, cǐ zhōng yán bié ruò wéi qíng.
君說無家只弟兄,此中言別若為情。
gān gē nào rì fēn tóu qù,
干戈鬧日分頭去,
shān shuǐ hán shí xìn lù xíng.
山水寒時信路行。
yuè xià duàn yuán kōng yǒu yǐng, xuě zhōng gū yàn què wú shēng.
月下斷猿空有影,雪中孤雁卻無聲。
wǒ jīn gǔ ròu suī jī dòng, xìng xǐ tuán yuán guò luàn bīng.
我今骨肉雖饑凍,幸喜團圓過亂兵。
“干戈鬧日分頭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