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泉下鬼應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于泉下鬼應知”全詩
生在世間人不識,死于泉下鬼應知。
啼花蜀鳥春同苦,叫雪巴猿晝共饑。
今日逢君惜分手,一枝何校一年遲。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酬張員外見寄》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張員外見寄
分應天與吟詩老,
如此兵戈不廢詩。
生在世間人不識,
死于泉下鬼應知。
啼花蜀鳥春同苦,
叫雪巴猿晝共饑。
今日逢君惜分手,
一枝何校一年遲。
中文譯文:
回答張員外的來信
父母都贊賞我的詩才,
即使在這充滿戰亂的年代,我也不忘寫詩。
當我活在世上,人們不了解我,
當我死于地下泉水,鬼神定會知曉。
蜀地的鳥兒以淚化聲,與我共同忍受春天的困苦,
巴山的猿猴在白天叫喊以共同排遣饑餓。
今天遇到您,我很惋惜地與您分別,
只希望一朵花枝,一年后它能遲些開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作品,以應酬張員外來信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堅持寫作、追求藝術的決心和對生死的思考。
詩人堅持寫詩,即使在兵戈紛亂的時代,詩人認為詩歌有其獨特的價值,不應因戰亂而廢棄。然而,在現世間,很少有人能夠理解詩人的藝術追求,對于詩人的努力和才華常常被忽視。然而,在死后,詩人相信鬼神一定會知道他的存在和他的詩歌。
詩中描繪了蜀地的鳥以淚化聲,巴山的猿猴在白天叫喊,表達了詩人堅持與自然共同承受困苦的態度。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之間的別離,他很珍惜與張員外的相遇,希望一年后花朵能遲些開放,寓意著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繼續創作的決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在表達詩人對詩歌創作的堅持和追求的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于生死和人世間認知的思考,以及對逝去友情的惋惜之情。
“死于泉下鬼應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zhāng yuán wài jiàn jì
酬張員外見寄
fēn yìng tiān yǔ yín shī lǎo, rú cǐ bīng gē bù fèi shī.
分應天與吟詩老,如此兵戈不廢詩。
shēng zài shì jiān rén bù shí,
生在世間人不識,
sǐ yú quán xià guǐ yīng zhī.
死于泉下鬼應知。
tí huā shǔ niǎo chūn tóng kǔ, jiào xuě bā yuán zhòu gòng jī.
啼花蜀鳥春同苦,叫雪巴猿晝共饑。
jīn rì féng jūn xī fēn shǒu, yī zhī hé xiào yī nián chí.
今日逢君惜分手,一枝何校一年遲。
“死于泉下鬼應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