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蘆花拂浪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漠漠蘆花拂浪飛”全詩
寒浦更無船并宿,暮山時見鳥雙歸。
照云烽火驚離抱,剪葉風霜逼暑衣。
江月漸明汀露濕,靜驅吟魄入玄微。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秋日泊浦江》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泊浦江》
一帆程歇九秋時,
漠漠蘆花拂浪飛。
寒浦更無船并宿,
暮山時見鳥雙歸。
照云烽火驚離抱,
剪葉風霜逼暑衣。
江月漸明汀露濕,
靜驅吟魄入玄微。
中文譯文:
一艘揚帆九個秋日停泊,
蘆花茂密,拂動波濤飛舞。
冷寒的港灣上沒有船只,
傍晚的山上時常見到成雙歸巢的鳥兒。
照云烽火驚動了離別之情,
剪葉的秋風和霜寒迫使人穿暑衣。
江月逐漸明亮,汀上的露水濕潤,
安靜地鼓舞著吟詩的精神進入玄妙之境。
詩意和賞析:
杜荀鶴的這首《秋日泊浦江》描繪了秋季江湖上的一幅寂靜美景,詩人以凄涼的意境和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秋季的特點和情感。
全詩以“一帆程歇九秋時”開頭,以兩句獨特的描寫來表達此行人乘船在江上停泊已有九秋之久,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長久,給人以凄涼感。
接著,詩人運用“漠漠蘆花拂浪飛”一句,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漫漫蘆葦花飄散在波濤上的景象,給人幽靜而神秘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寒浦更無船并宿,暮山時見鳥雙歸”表現了冷寂的港灣,沒有任何船只停泊,而山上的鳥兒則歸巢了。這里暗示了一個人形單影只的孤寂景象,增強了整首詩的凄涼情感。
接著,詩中的“照云烽火驚離抱,剪葉風霜逼暑衣”描繪了秋風和枯葉的情景,以及夜晚的冷酷,凸顯了秋天的嚴寒和孤寂感。
最后兩句“江月漸明汀露濕,靜驅吟魄入玄微”表現了夜晚的江上月色明亮,波及汀上露水濕潤,給人以寧靜和神秘之感。同時,通過“靜驅吟魄入玄微”來表達詩人借此美景沉思、吟詠的心情,揭示了詩人內心深處超越物質、追求真理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其凄涼的意境和純凈的情感,表現了秋季漸暗的江湖景色,激發了人們對自然和情感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藝術觸動。
“漠漠蘆花拂浪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pō pǔ jiāng
秋日泊浦江
yī fān chéng xiē jiǔ qiū shí, mò mò lú huā fú làng fēi.
一帆程歇九秋時,漠漠蘆花拂浪飛。
hán pǔ gèng wú chuán bìng sù,
寒浦更無船并宿,
mù shān shí jiàn niǎo shuāng guī.
暮山時見鳥雙歸。
zhào yún fēng huǒ jīng lí bào, jiǎn yè fēng shuāng bī shǔ yī.
照云烽火驚離抱,剪葉風霜逼暑衣。
jiāng yuè jiàn míng tīng lù shī, jìng qū yín pò rù xuán wēi.
江月漸明汀露濕,靜驅吟魄入玄微。
“漠漠蘆花拂浪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