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向湖邊始至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來向湖邊始至誠”全詩
男子登舟與登陸,把心何不一般行。
分類:
作者簡介(杜荀鶴)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于宮詞。官至翰學士知制造。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紳,眾怒,欲殺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為《唐風集》十卷,今編詩三卷。事跡見孫光憲《北夢瑣言》、何光遠《鑒誡錄》、《舊五代史·梁書》本傳、《唐詩紀事》及《唐才子傳》。
《過巢湖》杜荀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巢湖
世人貪利復貪榮,
來向湖邊始至誠。
男子登舟與登陸,
把心何不一般行。
中文譯文:
過巢湖
世人貪圖利益,又貪求榮譽,
來到湖邊才有真誠之心。
男子登上船只,踏上陸地,
為何不將內心一同行動。
詩意:
這首唐代杜荀鶴的《過巢湖》描繪了現實社會中人們貪圖利益、追逐榮譽的心態,但當他們來到湖邊時,才真正開始表現出真誠的感情。詩人用簡潔的文字,揭示了人們內心與行動之間的斷裂,呼吁人們應該更加一致地將內心與行為相統一。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現實社會中人們追求利益和榮譽的現象的批評。面對現實的社會環境,人們常常為了物質利益而拋棄真誠和正直,而當他們來到湖邊時,才開始展現出真正的誠意。詩人以此批評現實中人們的品質和行為的不一致,呼吁人們應該將內心與行動統一起來。
這首詩的意境清晰而深刻,通過簡短的四句詩揭示了人們真實的心態。作者運用了簡單的景物描寫,將湖邊作為一個象征,傳達了一種轉變的可能性。這首詩以簡潔而精煉的語言,體現了詩人的批判意識和對人性的思考。它提醒人們,在追求利益和榮譽的過程中,應該保持真誠和正直,不要讓內心與行為發生分裂。
“來向湖邊始至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cháo hú
過巢湖
shì rén tān lì fù tān róng, lái xiàng hú biān shǐ zhì chéng.
世人貪利復貪榮,來向湖邊始至誠。
nán zǐ dēng zhōu yǔ dēng lù, bǎ xīn hé bù yì bān xíng.
男子登舟與登陸,把心何不一般行。
“來向湖邊始至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