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碧樹含清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逢碧樹含清風”全詩
羸童走馬喘不進,忽逢碧樹含清風。
清風留我移時住,滿地濃陰懶前去。
卻嘆人無及物功,不似團團道邊樹。
分類:
《暑日題道邊樹》王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暑日題道邊樹》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轂所作。這首詩描繪了暑日的炎熱和煩悶,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清風和樹蔭的向往。通過對比,詩人表達了對于人類的無能和對自然的羨慕。
首先,第一句“火輪迸焰燒長空”,形象地描繪了太陽的火辣與高溫。人們感受到火辣的氣溫,而空氣中的浮埃使人愁悶。
接著,詩人寫道“羸童走馬喘不進”,形容了天氣的炎熱使得體力勞動者無法承受,無法繼續前進。
然后,詩人忽然遇到了一片郁郁蔥蔥的碧樹,并感受到了清風的吹拂。他停下來享受這片清涼,留步不離。這里清風和樹蔭作為對比的存在,凸顯出了自然的美好和對其的向往。
最后,詩人唏噓不已,“卻嘆人無及物功,不似團團道邊樹”。他感慨自然的美好與人類努力的無比之間的對比。樹木自然而然地提供了樹蔭和清涼,而人類卻往往難以做到這樣,所以詩人頗有感慨。
整首詩以描繪夏日的酷熱和煩悶為主線,情感交織在其中:對人類無能的失落,對自然清風和樹影的向往。
詩的中文譯文:
烈日炙人,火輪揮灑著炙熱的火焰。
滿目的浮埃撲面而來,愁緒籠罩著我的心頭。
疲憊的勞動者走著馬,但呼吸困難,氣喘吁吁。
突然之間,一片碧樹映入眼簾,攜帶著清風的氣息。
我停下了腳步,享受這片清涼,留步不離。
漸漸地,我忍不住感嘆:人類無法與自然相比,
不能像這些道邊的樹木一樣為他人提供清涼和有益之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生活中炎熱、煩悶的感受,同時也通過對比展現了對自然清風和樹蔭的向往。詩人在描寫對于夏日炎熱的感受時,運用了生動的形象描繪,如“火輪迸焰燒長空”、“浮埃撲面愁朦朦”,給人強烈的視覺和感受上的沖擊。
然后,詩人突然出現了一片清涼的樹蔭,并感受到了清風的吹拂,這使得整首詩有了一種轉折和變化。清風和樹蔭的描繪給人帶來舒適和安慰的感覺,與前面的炎熱形成鮮明的對比,強調了自然的美好和人類對其的向往。
最后,詩人通過與自然的對比表達了對人類無能的失落之情。這種無奈和羨慕,與前面描繪的炎熱和渴望樹蔭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整首詩的詩意更加豐富和深遠。讀完該詩,人們不禁會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自我反省。
“忽逢碧樹含清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ǔ rì tí dào biān shù
暑日題道邊樹
huǒ lún bèng yàn shāo cháng kōng, fú āi pū miàn chóu méng méng.
火輪迸焰燒長空,浮埃撲面愁朦朦。
léi tóng zǒu mǎ chuǎn bù jìn,
羸童走馬喘不進,
hū féng bì shù hán qīng fēng.
忽逢碧樹含清風。
qīng fēng liú wǒ yí shí zhù, mǎn dì nóng yīn lǎn qián qù.
清風留我移時住,滿地濃陰懶前去。
què tàn rén wú jí wù gōng, bù shì tuán tuán dào biān shù.
卻嘆人無及物功,不似團團道邊樹。
“忽逢碧樹含清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