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部落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能分部落情”全詩
新除羽林將,曾破月支兵。
慣歷塞垣險,能分部落情。
從今一戰勝,不使虜塵生。
分類: 入塞
作者簡介(王貞白)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后(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御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反映邊塞生活,激勵士氣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動人。對軍旅之勞、戰爭景象描寫的氣勢豪邁、色彩濃烈、音調鏗鏘。有《靈溪集》七卷,今編詩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入塞》王貞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塞》是唐代文學家王貞白的一首詩。它描繪了一個帝王出征的場景,表達了王貞白對國家安寧和勝利的祝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玉殿討論兵事,
君王發布出征命令。
選拔新的羽林將領,
他曾經打敗月支族敵軍。
他已經熟悉步入塞垣的險要,
了解不同部落之間的情況。
希望今后每一戰都勝利,
不再讓敵軍揚起塵土。
這首詩描繪了國家戰爭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寧和對戰爭的愿望。詩中提到的玉殿和君王是指王朝的中央權力,表示國家針對兵事展開討論,并發布出征的命令。詩中的新羽林將是經過選拔的優秀將領,曾經在征戰中獲勝,可以信任他的戰略和能力。
詩人強調了將領的經驗和能力,他已經熟悉塞垣的險要,并且了解不同部落之間的情況。這樣的將領可以更好地分析戰局,并采取正確的策略。詩人希望每一場戰斗都能勝利,不再有虜敵的威脅和困擾。
整首詩節奏緊湊,用詞簡練。通過描繪出征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國家安寧和勝利的盼望。它強調了軍事決策的重要性和將領的作用,傳遞了一種樂觀和自信的情緒,表達了對國家和軍隊的期望和祝愿。
“能分部落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sāi
入塞
yù diàn lùn bīng shì, jūn wáng zhào chū zhēng.
玉殿論兵事,君王詔出征。
xīn chú yǔ lín jiāng, céng pò yuè zhī bīng.
新除羽林將,曾破月支兵。
guàn lì sāi yuán xiǎn, néng fēn bù luò qíng.
慣歷塞垣險,能分部落情。
cóng jīn yī zhàn shèng, bù shǐ lǔ chén shēng.
從今一戰勝,不使虜塵生。
“能分部落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